正確認識形勢,堅定發展信心
百年不遇的全球性金融危機對造船業形成巨大沖擊。受金融危機影響,國際航運市場和造船市場大幅動蕩,代表國際航運價格的波羅的海干散貨運價指數(BDI)從5月份的11793點跌至不足千點。國際航運市場的“寒意”,已經傳導到了造船市場,今年四季度以來,隨著運價大幅下跌,信貸緊縮,造船市場進入有價無市“真空”狀態,新船訂單幾乎停滯,部分船東開始撤單。從各方面情況看,未來兩年,新船需求有可能出現急劇下降的局面,新船價格也將面臨很大的下調壓力,市場形勢十分嚴峻。
我國船舶工業仍處于加快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盡管我們面臨十分困難和復雜的形勢,但我國船舶工業繼續實現又好又快的有利條件沒有改變。
一是經過改革開放30年的發展,我國船舶工業已經具備較強的抗風險能力、市場適應能力和國際競爭力。以我國船舶工業的主要力量中船集團公司為例,在市場形勢如此嚴峻的情況下,預計今年集團公司造船完工將超過800萬噸,繼續位列世界造船集團第二位;實現利潤將超過100億元,手持訂單超過5500萬噸,生產任務排到2012年,經濟運行質量明顯優于日韓各大造船集團。
二是世界造船業向中國轉移的大趨勢沒有改變,我國船舶工業發展潛力巨大。從世界船舶工業發展形勢看,隨著經濟全球化過程中產業分工的不斷深化,中國造船業的綜合優勢不斷凸顯,世界造船業向中國轉移的步伐還在加快。
三是國際造船市場的有效需求依然存在。正如溫總理在視察造船企業時所指出的那樣,“只要我們整個世界有貿易,就會有造船業,有人員往來,就會有造船業”。
四是中央出臺的一系列宏觀調控措施,為船舶工業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環境。
總體上看,當前我國船舶工業面臨的形勢十分嚴峻,我們既要充分考慮到金融危機對船舶工業形成的巨大沖擊。同時也要堅定信心,冷靜觀察,客觀分析,準確把握危機中蘊藏的機遇,發揮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及早謀劃更長遠的發展戰略,在應對危機中求得船舶工業新的更大的發展。
積極應對挑戰,為“春天”的到來早做準備
信心不是空洞的口號。信心必須建立在對客觀情況和未來發展的科學分析上,必須建立在強化管理、扎實工作的基礎上,必須建立在提高我國船舶工業整體素質和市場競爭力的有效措施上。
一是積極開拓市場。“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充足的訂單是我們安全“過冬”,迎接“春天”的重要保障。在當前市場形勢下,我們要積極主動開展市場營銷,堅持“為客戶創造價值”的經營理念,繼續實施老船東、大船東、好船東策略,確保安全接單、安全交船;要采取靈活的市場營銷手段,在抓大市場的同時,要善于發現小市場;要服務國家能源戰略實施,重點關注海洋工程裝備建設,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二是強化內部管理。不斷強化管理,向管理要效率、向管理要效益是我們應對金融危機,提高競爭能力的最好“防寒服”。要建立嚴格的成本管理核算體系,加強成本費用控制,控制非生產性開支,特別是現金消費支出,收緊管好錢袋子;同時,實施精細化管理,嚴把質量關,加強重點流程、關鍵環節降本增效工作,進一步降低可控費用支出;繼續向日韓先進造船企業看齊,大力開展對標管理,通過持續改進,不斷提高管理水平。
三是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加快自主創新和優化產品結構是當前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的一項重要措施,也是凸顯我國船舶工業競爭優勢,抵御國際金融危機的有效途徑。我們要進一步加強船型開發,大力推進“船舶精品工程”,努力推出更加貼近船東需求的先進船型、精品船型;要超前安排和部署對我國船舶工業長遠發展具有戰略意義的產品前期跟蹤和預研,引領市場需求;要加強現代造船技術和基礎技術研究,提高造船效率。
四是謀劃更長遠的發展。金融危機給我國發展既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戰,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聯系到船舶工業實際,縱觀百年造船史,在市場低潮階段,也往往是后起造船國家趕超先行國家,改變世界造船格局的獨特機遇期。在當前形勢下,我們要善于看到和抓住市場低潮時的有利因素,積極謀劃長遠發展的戰略布局,堅定不移地推進重點項目建設,做好能力儲備。特別是要努力推進我國船舶工業布局結構的進一步優化,加快華南地區船舶工業的建設和發展;要以LNG船、海洋工程等高技術、高附加值產品為主要目標,拓展業務領域,加速產業結構、產品結構的調整和優化升級;同時,重點加強技術儲備和人才儲備,為未來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船舶工業抓住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實現了前所未有的發展。面對外部形勢的復雜變化,我們既要充分估計船舶工業未來幾年繼續保持持續快速發展的艱巨性,增強憂患意識,又要正確認識我們的有利條件和積極因素,自立自強,多管齊下,有效應對。我們堅信,我國船舶工業一定能夠不斷克服和戰勝當前的困難,繼續實現又好又快發展,迎來又一個“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