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新一代“福特”號航母新在何處?
2013-11-11 07:58:44 來源:文匯報 編輯: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圖片說明:這是8日在美國弗吉尼亞州紐波特紐斯造船廠拍攝的航母“杰拉爾德·福特”號。 新華社發
美國新一代航母新在何處?
從外形上看,“福特”號航母與上一代“尼米茲級”航母差別并不大。那么作為美國新一代核動力航母,又是號稱“史上最強航母”,“福特”號到底“新”在何處、“強”在哪里呢?
電磁彈射:未來航母的主流
“福特”號航母最讓軍迷們津津樂道的,它是全世界首艘采用電磁彈射器的航母。航母按艦載機的起降方式主要有兩種——滑躍式航母和彈射式航母。
滑躍式航母就是在航母的飛行甲板前端安裝一塊上翹的斜板,為艦載機起飛提供額外的升力。目前,這種方式被大多數國家所采用。比如,中國的“遼寧”號,俄羅斯的“庫茲涅佐夫號”等。滑躍甲板結構簡單,對零件和裝配精度要求不高。但也存在技術瓶頸,如起飛的跑道比彈射式的要長,預警機、反潛機等無法采用滑躍起飛等。彈射式航母以美國的“尼米茲級”和法國戴高樂號航母為代表,采用的是蒸汽彈射器。蒸汽彈射的特點是加速性能好,能在幾十米的距離內把艦載機的速度由0加速到離艦速度。但是蒸汽彈射器也有很多缺陷,比如說占據空間大、建造難度高、需要消耗大量淡水等。
電磁彈射是利用通電導線在磁場中受力的原理,將飛機彈射升空。與蒸汽式彈射器相比,電磁彈射一方面體積小、節省航母空間;另一方面反應速度快,準備時間只需十幾分鐘,效率上要比蒸汽彈射高出數倍。這意味著單位時間內航母出動的艦載機更多,戰斗力更強。
正因為有如此多的優點,電磁彈射可以說是未來航母的主流,也成為各大國競相研發的重點項目。
電磁阻攔:降落更快更穩
艦載機著陸航母,都需要一根阻攔索幫助降速。傳統的航母阻攔索為液壓緩沖式,它存在著阻攔能力有限、靈活性缺乏等缺點。比如,不同艦載機降落時,需要人工調整拉力,否則可能使飛機受損。
而電磁阻攔裝置采用電腦分析即時的受力情況,并回饋給電動機(產品庫 求購 供應)即時調整拉力,使得艦載機在降落時受到的力更加平穩。這樣,電磁阻攔裝置可以使得重量不同的飛機隨意降落,節省了人工調整的時間,讓艦載機降落更迅速、更安全。
F-35C:最強艦載機
艦載機的強弱,直接決定著一艘航母的戰斗力水平。據報道,“福特”號航母將搭載75架F-35C艦載戰斗機。
當前,輿論對美國一些概念機炒得很火熱,比如號稱能達到音速6倍的SR-72高超音速轟炸機等。美國真正具有威懾力的是第四代隱身超音速戰斗機F-35的大規模生產和列裝。F-35一旦形成戰斗力,將對其他國家形成強大的壓力。
F-35共有三大型號:A(空軍型)、B(海軍陸戰隊型,可短距起飛和垂直降落)和C(航母艦載型)。不過,每架F-35C高達1.25億美元,即使是財大氣粗的美國海軍,采購數量也是有限。
雷達是一艘軍艦的眼睛和耳朵。像“宙斯盾”、“中華神盾”等,都是用雷達來命名軍艦的綽號,可見其重要性。
“福特”號航母裝備的AN/SPY3雙頻雷達,一部雷達可以在S波段和X波段同時進行搜索和跟蹤。每個波段各有3面有源相控陣天線安裝在艦島上面。其中S波段主要負責中高(船機庫 位置)空探索和跟蹤,X波段主要負責中低空和海平面的搜索和跟蹤。兩套雷達共用一套數據處理系統,因此一部雷達可以當幾部雷達來用。此外,AN/SPY3雙頻雷達還對超高音速目標的搜索能力大大提升,未來可能可以對付“航母殺手”——反艦彈道導彈。
新一代核反應堆:動力增強3倍
無論是現在的電磁彈射、電磁阻攔、新型雷達,還是未來可能裝備的電磁炮、激光炮,都需要大量的電力支持。“福特”號的動力心臟——兩臺新型的核反應堆的功率為20萬千瓦,即每小時能提供20萬度的電,比“尼米茲級”的反應堆提高了近3倍。
另外,“福特”號航母的艦橋、飛行甲板都采用了新設計,艦橋更靠近船尾,能確保更高的艦載機起降頻率;“福特”號航母的自動化(產品庫 求購 供應)程度更高,船員比“尼米茲”級少大約700人,能節省不少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