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40年只有一次,干散貨市場新超級周期即將到來?
2023-05-30 17:46:27
來源:中國船檢
編輯:
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近日,船舶經紀公司Competitive ShipBrokers首席執行官Pierre Aury在其每月專欄里談到了干散貨市場超級周期是否會出現的問題。
最近在新加坡舉行的海事CEO論壇上,有人問到干散貨可能出現的(或者至少看似合理的)新的超級周期的問題。干散貨市場展望座談會的主持人指出,地緣政治風險往往會增加運力需求,而新造船訂單僅占干散貨船隊的6.5%,且船隊越來越老,從供應方面來看干散貨市場正處于一個“蜜月期”。
一位座談會成員評論稱,基于當前的國際形勢,有理由認為即將出現一個由供應驅動的超級周期。
那么什么是超級周期?根據加拿大銀行的說法,超級周期只是一個“價格遠遠高于或低于其長期趨勢的持續期”。該銀行將超級周期背后的驅動機制描述為“大型、意外的需求沖擊和動作緩慢的供應反應之間的互動”。
在宏觀層面上,該銀行發現自1900年以來只出現過4個超級周期。在干散貨運輸領域,自1980年以來,只出現過1個超級周期,是由中國成為世界工廠推動的。這個超級周期開始于2001年,并在2008年夏天結束,如下圖中波羅的海干散貨指數(BDI)所示。
在2001至2008年期間,中國的GDP翻了3.5倍,同期BDI躍升了1100%。
120年中有4次宏觀的超級周期,40年中有1次干散貨的超級周期。市場高峰即將出現的可能性明顯大于超級周期。就目前存在的局部沖突而言,貿易模式的確會因此發生變化,但也并不能構成超級周期的推動力,因為它們是一次性的事件。那么,這是否意味著干散貨的超級周期不會很快出現呢?
不是的,事實上,我們有理由認為超級周期正在逼近。一個超級周期出現后,之前的周期看起來可能就像一個高峰,甚至是一個小插曲。這個周期不是由某些國家或局部沖突驅動的,而是由整個世界向零碳經濟過渡驅動的。通俗地說,這個即將到來的超級周期,如果出現的話,可能是由以下事實驅動的:在我們變得更簡約并最終實現零碳之前,我們需要先變得更加碳密集。這就好比為了讓一個酒鬼戒酒,得先讓他喝更多的酒。
全世界已經踏上了到2050年實現零碳排放的旅程。在這么短的時間內,世界需要建立一個全新的無碳能源基礎設施。這將需要大量的原材料——煤炭、石油和天然氣,因為要想通過只使用清潔能源的工廠來制造風力渦輪機、太陽能電池板和電池還需要很多年的時間。國際能源署(IEA)估計,每年將不得不花費4萬億美元來建設這種新的能源基礎設施。到2050年就累計達到104萬億美元的巨額資金,相當于一年的世界GDP。而且這筆支出已經開始了。根據IEA的數據,2023年將有大約17萬億美元用于清潔能源技術。當然,與所需的4萬億美元相比,這還遠遠不夠,不過也在逐步實現。
那么,這是否又意味著一個超級周期即將到來嗎?也許不是,因為世界已經走上的去碳化道路是主要使用太陽能和風能而不是首先減少其能源需求,這樣的路徑是有缺陷的。至少在我們能夠大規模地儲存電力之前是有缺陷的,而這也不會在短期內實現。
在電力儲存技術部署之前,世界必須保持其現有的碳密集型發電能力并進一步提升,事實上,由于目前提倡使用電動汽車的政策,全球電力消費正在大規模上升。而且更糟糕的是,如果電力儲存能力與世界能源需求相匹配,可再生能源生產手段的低負荷因子將開始起效。發電機組的負荷因子是指在一段時期內實際生產的電力與它在同一時期內連續發電時的產量之間的比率。太陽能電池板在夜間和陰天不產生能量?紤]到夜晚、云層和發電鐘形曲線,太陽能電池板最多只有12.5%的負荷因子,實際上更低,因為太陽照射到它的角度總是不對。與此相比,普通燃煤電廠的負荷因子為70%左右,核電站為80%。簡單地說,太陽能電池板的峰值產能必須至少是它們所服務的電力需求的8倍(100/12.5=8),這還沒有考慮到它們不生產時需要儲存的額外產量。

為你推薦
印尼海運煤炭出口:巴拿馬型船運輸過半

印尼海運煤炭出口在 2023 年成為干散貨市場的重要驅動因素,同比增長 10 2%。船舶經紀公司 Banchero Costa 在最新周報中表示:“最近幾個月,全球煤炭貿易確實加快步伐,目前已完全恢復到疫情前水平!...
2024-04-09 19:3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