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航運融資陰霾蔓延
2012-07-09 15:53:40 來源:新金融觀察報 編輯: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不論是全球還是國內,對于當前的航運業來說,都是一個多事之秋:歐債危機何時解決依然是個未知數,美國復蘇步履蹣跚,國內經濟增速下滑,貿易萎縮;更令航運業務雪上加霜的是,第一大融資渠道銀行在資本和監管壓力下不斷退出市場,國內依然面臨信貸緊張的壓力,誰能來填補航運業融資的缺空?PE、融資租賃、信托?似乎沒有一個金融行業有足夠興趣和實力承擔這樣的重任。
一片凋零
對于絕大多數船東來說,金融危機以來,航運業凋敝的日子已經有一段時間了,目前仍然看不到任何明顯好轉的跡象:國際市場來看,今年2月初波羅的海指數暴跌,目前雖有反彈,卻依然遠遠低于2000點,通常這一點被認為是航運公司的盈虧臨界點。
從國內來看,雖然是夏季煤炭運輸高峰,但沿海煤炭市場并未出現火熱場面,航運公司提價遭遇重重阻力,有限的上升空間絕大部分被油價吞噬。
上海國際航運研究中心近日發布《2012年第二季度中國航運景氣報告》稱,二季度航運企業步履維艱,復蘇不及預期;干散貨運輸企業經營者幾乎集體看空市場,對行業總體運行狀況異常悲觀;報告同時預測,2012年第三季度,中國航運企業經營狀況將繼續惡化
不僅僅是航運,造船業也在劫難逃。據中船協最新數據,今年1-5月份,全國船舶工業造船三大指標持續下降。船舶完工量為2253萬載重噸,同比下降10.1%;承接新船訂單954萬載重噸,同比下降47.3%.截至5月底,全國船企手持船舶訂單1.3439億載重噸,同比下降27%,較2011年底下降10.4%.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航運業內人士向新金融記者說道:“造船周期要滯后于宏觀經濟周期,因為從下訂單到出廠至少兩年,訂單多的時候甚至會4年,正常年份全國年交付的運力在6000萬噸左右,但過去兩年在1億1千萬噸左右,超過正常產能,因此雖然看上去交船量挺大,但大部分是之前的訂單,新增訂單在急劇下滑。”船舶資產的價格也在迅速縮水。上述航運業內人士甚至用“腰斬”來形容國內船舶價格下降的幅度。“船廠的利潤只剩骨頭沒有肉了。”該航運業內人士嘆息道。例如15萬-16萬DWT油輪的價格在2008年為9400萬美元,但在2011年第三季度時降到6450萬美元;10000TEU(無吊具)的集裝箱船(船型 船廠 買賣)在2008年價格為15150萬美元,在2011年第三季度時則降到9500萬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