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船舶大型化趨勢明顯
2012-06-01 16:43:39 來源:大公報 編輯: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散貨船(船型 船廠 買賣)市場相當淡靜,僅舟山揚帆從意大利買家D'Amico那裡拿獲了6艘3.9萬噸級的訂單。油輪市場則更加淡靜無聲,沒有聽到任何成交消息。
船廠的日子難熬,已經拿到的訂單又怕惹上國際紛爭而丟掉,尤其是超大型散礦船(VLOC)因淡水河谷與中遠的矛盾升級而顯得格外敏感。繼上期評論“池魚奈何城門火”后,我們發現這個話題已經成了媒體熱議的中心。有些文章無限上綱上線,居然把日本也扯了進來,“不排除三井物產參與淡水河谷經營決策的可能及控制中國鋼鐵產業鏈的更大野心”,淡水河谷的巨輪甚至被認為“危及中國的海防安全”!
這種為了博眼球的媒體操弄雖然可笑,但不知情的行外人還真以為VLOC是一種不安全的船型,而且是它毀了中國的航運業呢。事實上,船舶大型化趨勢十分明顯,不僅淡水河谷,世界上還有不少船東也看準了這個趨勢,擁有或正在建造此類超大型散礦船。
大家熟悉的BergeBulk早在1986年就建造了世界上第一艘36萬噸級VLOC,主要船舶參數是:載重噸364,767G公噸、總長343.01米、型寬63.51米、型深30.21米、吃水23.04米,鑒于當時世界上僅此一艘VLOC,交通部2007版《海港總平面設計規范》中參考船型的參數幾乎一模一樣,可以推斷用的就是這艘實船資料。船東與貨主簽長約避險
淡水河谷作為貨主,其船隊從2009年開始陸續進入市場,對未簽訂長期租約就冒險買船的船東產生一定的殺傷力是必然的,但多數船東在建造如此大型、適貨性單一的巨型船舶時一般都會選擇與貨主合作的方式來避險。除了BergeBulk、STX PanOcean等將船租給淡水河谷之外,中國船東也多會採取長期租約的形式鎖定風險。2007年,首鋼與中海達成協定,由中海建造兩艘30萬噸船舶,船舶建造完成后,以15年長期期租的方式供首鋼集團使用。
船舶大型化是世界趨勢,VLOC也是繼CAPESIZE后出現的新船型。因淡水河谷新造的VLOC多數為40萬噸以上,故業內有人稱之為VALEMAX。事實上,除了淡水河谷之外,其他船東也開始建造40萬噸以上VLOC。預計在今明兩年交船的40萬噸VLOC中,STX泛洋航運和阿曼航運兩家加起來將近10艘。從目前的新船訂單情況看,今明兩年總共將有35艘、1278萬噸的運力投入市場。如果這個趨勢進一步形成,中國新造船價格指數將增加這一新船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