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船用耐蝕鋼研發取得新進展
2012-04-17 16:45:50 來源:中國船舶報 編輯: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4月10日,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司和原材料工業司在北京召開了船用耐蝕鋼應用研究研討會。目前,我國“油船(船型 船廠 買賣)貨油艙船用耐蝕鋼研究”項目已經取得了階段性成果,突破了材料研發與檢測的核心技術難關,進入了批量工業試制與評價階段,材料各項性能滿足國際海事組織(IMO)耐蝕鋼標準和目前的船板(產品庫 求購 供應)規范要求。
據了解,根據IMO“原油船貨油艙涂層和防腐”及可替代方案“原油船貨油艙耐蝕鋼性能標準和試驗程序”的相關要求,2013年1月1日及以后簽訂建造合同或2016年1月1日及以后交付的所有5000噸級以上油船必須從貨油艙保護涂層和耐蝕鋼方案中選擇采用一種。隨著耐腐蝕鋼替代標準的不斷推進,耐蝕鋼的研發應用成為我國船舶工業面臨的一個技術壁壘。
在這種形勢下,2008年,我國提出了研發船用耐蝕鋼的任務建議。2010-2011年,船用耐蝕鋼項目組在鞍鋼開展了兩輪上千噸的批量工業試驗。從目前情況來看,我國船用耐蝕鋼國產化項目建設了符合IMO標準的實驗裝置,突破了材料研發與檢測的核心技術難關,進入了批量工業試制與評價階段。鋼板各項指標滿足IMO耐蝕鋼標準和船級社規范要求,造船工藝性能與傳統船板相當,成本增量低于涂層成本,配套氣體保護焊材料也研制成功,具有較小的應用技術風險,因此,國產船用耐蝕鋼已經具備應用研究和考核條件。中國船級社(位置 聯系)上海規范所目前正在編制《原油油船貨油艙耐腐蝕鋼檢驗暫行指南》草案。
專家表示,船用耐腐鋼的研發不僅關系船舶行業的發展問題,而且對我國船舶行業提升產業水平和國際競爭力有很大的影響。油船貨油艙用鋼量占油船用鋼(產品庫 求購 供應)總量的30-45%。據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對我國目前手持油船訂單統計,貨油艙用鋼量每年為200萬噸左右。一旦船用耐蝕鋼的優越性完全體現出來,未來該鋼種的需求量會大大增加,而其還可以拓展到壓載艙等領域。由于日本在這方面有一定的技術優勢,其正在中國設置專利障礙,并作出各種承諾以換取國內船廠不支持國產化產品的開發和應用,以維持其技術壟斷地位。如果不能對船用耐蝕鋼進行國產化,會給船企承接大型油船訂單帶來不利影響,并在這一戰略性關鍵技術上依附于日本鋼鐵企業,這將大大削弱國內船企自主創新能力,在船板采購、維護上長期受制于人。
在本次研討會上,中國遠洋運輸(集團)有限公司、中外運長航集團有限公司、中國海運(集團)總公司、中遠集團大連遠洋運輸公司等航運企業代表表示,作為一項創新項目,船用耐蝕鋼國產化的研究有利于降低船舶的各項成本。航運企業將積極支持國產船用耐蝕鋼的研發工作,下一步將積極配合船用耐蝕鋼的掛片試驗、船舶分段及實船建造工作,為國產船用耐蝕鋼的推廣應用創造積極的條件。
此前,為促進國產船用耐腐蝕鋼的研發,工信部先后召開了多次研討會和推進機制協調會。在本次研討會上,與會代表建議,以船用耐蝕鋼的合作研發為切入點,搭建三會一社(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中國鋼鐵協會、中國船東協會、中國船級社),造船企業、鋼鐵企業、航運企業、科研院所聯合參與的“產、學、研、用、檢”的工作及信息交流平臺,使船用耐蝕鋼的研發從臨時協調機制轉變為長期合作機制,并盡快落實船用耐蝕鋼的應用研究和實船考核工作,定期探討船用耐蝕鋼的研發推進工作,規范行業準入和認證管理,建立和完善船用耐蝕鋼標準體系以及船用耐蝕鋼加工配送體系。
從油船貨油艙用耐蝕鋼的研發過程我們可以看到,鋼鐵、造船、航運上下游產業鏈合作在其中起到的重要作用。一旦找到結合點,產業鏈中各方的協作必能爆發出巨大的能量。
專家表示,鋼鐵是工業的血液,航運業是經濟的動脈,造船業更是國家戰略性基礎產業。航運業、造船業、鋼鐵業都有自己的優勢,作為上下游產業鏈的重要一環,三個行業其實是一個利益共同體,加強合作有利于各自的發展。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造船、鋼鐵、航運企業之間曾簽訂過很多的戰略合作協議,也都強調“抱團取暖”的重要性。不過,其中大都是兩個行業企業在生產經營方面的一些合作,而三方在產品研發方面開展合作的先例極少,更不要說出現像船用耐蝕鋼研發這樣的豪華合作陣容。然而,從整個產業鏈共同發展的角度來看,三個行業的合作不能僅限于生產經營方面,應著眼于應對當前不斷出臺的國際新標準、新規范而開展多方合作。只有加強互動,共同應對市場變化,抓緊聯合研發,才能使三個行業的優勢疊加,形成共振效應,通過產業鏈協作解決問題,在共同取得最大化利益的同時,促進自身實現健康、協調、有序的發展。
在當前航運市場、造船市場、鋼鐵市場都處于低迷的形勢下,通過開展產業鏈合作來解決問題顯得尤為重要。以船用耐性鋼為例,通過合作研發,產業鏈各環節都能從中受益:航運企業能夠降低成本,鋼鐵企業能夠發掘新的經濟增長點,而船舶企業能夠在接單方面形成一定的優勢,并在這一鋼種的使用上不受制于人。同時,從船用耐蝕鋼研發中我們也充分看到了這三個環節聯合所產生的巨大能量。專家認為,今后,產業鏈合作應該針對更明確的目標來展開,各參與單位要明確分工、各司其職,通過建立定期磋商機制,形成利益共享、良性循環的合作關系。
就造船行業而言,很多船舶新產品、新技術研發不可能在沒有航運、鋼鐵等上下游行業,以及科研院所、船級社等單位支持的情況下由造船企業來獨立完成。因此,從上下游產業鏈各環節協調發展的角度來看,作為承上啟下的重要環節,造船業應該充分發揮好連接上下游的作用。造船企業在積極聽取航運行業用戶的意見的同時,可向鋼鐵企業反映自己的需求,使其能綜合各方面的訴求開展研發。同時,船企還應該密切關注國際海事新標準、新規范的最新動態,為合作研發提供依據。
當然,專家也指出,要協調好眾多參與單位的協同合作,政府相關部門還應科學制定相關的鼓勵、扶持政策,照顧到各方利益,尋求最優的解題路徑,理順三大行業的產業鏈關系,真正使產業鏈各方實現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