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船廠狂接單民營船廠搶訂單
2013-08-14 08:43:03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編輯: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民企困境
即便接船風險大,但民營船廠仍愿虧損接訂單,其中有不少難言之隱。
“最明顯的一點是,有人拋低價來搶訂單,民企也要跟著虧損接單。”
聶先生說,以散貨船為例,船市、航運市場的不景氣,讓這類船的訂單在減少、價格也在下跌,實屬正常。而2011年底,一家國有船廠準備為希臘船東造一艘76000載重噸的散貨船,報價居然為2950萬美元,而此前的市場價一直在3200萬美元左右。其他船廠無能為力,只能將船價調低至2950萬美元甚至更低,以應對競爭。
“海外船東是相當精明的,他們看到中國船價變得微妙后,就不著急下單,對一家家船廠詢價,直到有滿意的價格出來為止,這樣會導致一些民企不得不低于成本價來接單。”聶先生說到此,長嘆了一口氣,“而且,因船市實在太差了,部分民企即便刻意拋低價,也未必有訂單上門。”
據中國船舶工業協會的報告,2012年國內承接新船訂單量為2041萬載重噸,同比下降了43.6%。而當年克拉克松的新船價格綜合指數也跌至126點,相比最高峰時下滑了33%之多。目前新船價格指數仍在126點左右徘徊。
“肯定也會有人問,如果民企真的虧損,為何一定要接訂單呢?”聶先生說,“現在確實也有民企盡量少接虧損單,以維持運營。但這類企業多數是在前幾年高峰時賺了錢,或從資本市場獲得融資的,他們虧得起、等得起?梢淮笈拿駹I船廠成立時間不久,沒有足夠的利潤打底,也沒能從資本市場獲得支持,地方財政也有限(無法給予補貼),它們還是希望有訂單可拿。”
據不完全統計,國內船廠已超過1600家,僅浙江臺州一地,就有逾200家造船企業,而其中不少船廠是2004年后成立的,他們當時需要貸款來建設船廠基地。“有些企業在2008年到2010年還在擴建,而現在恰恰到了這些公司還本付息之日,其需要通過訂單的首付款(如一艘船3000萬美元,首付900萬美元)來還貸,以此渡過難關,否則企業就要面臨破產。如果這個度把握不好,可能徹底翻船。”
2012年3月時,南通某造船公司就因資金鏈斷裂而倒閉。其利潤率一度在30%以上,但忽略了船市風險,大額貸款、巨資建設船臺及車間,金融危機后因行業衰落,致使其資金鏈斷裂而無法還款,以至于破產。
浙江船舶行業協會顧問方新康也感嘆道,“現在,原材料、人力成本都在上升,船價再降低的話,船舶企業就無法開工了。但是,船舶工業的蕭條期似乎也還沒有完全觸底,整個形勢仍不樂觀。”
他說,民營船廠、特別是一些中小企業面臨困難巨大,國家雖然出臺了相應的扶持政策,但仍主要針對一些優質的大型船舶企業,因而中小企業自身仍需要加快轉型、盡快去生產一些有高技術、高附加值的船型,才可能贏得轉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