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工用鋼急“盼”國家標準
2013-07-11 08:32:22 來源: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 編輯: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作為海洋工程(船型 船廠 買賣)裝備最基礎的材料,鋼材的質量直接關系到海工裝備的質量。目前,我國海洋工程用鋼的標準與國內行業發展現狀以及國際海洋工程行業發展趨勢已經脫節,海工產業急需一部符合國際要求的、專門的海工用鋼國家標準。
標準脫節掣肘行業發展
隨著國家及部分省市一個又一個關于海洋工程行業發展的規劃出臺,“海工熱”甚囂塵上。但業內人士指出,在海洋工程裝備的最基礎材料海工用鋼方面,我國現有的標準依據的還是《船舶與海洋工程結構標準》這樣一部并不專門針對海工領域用鋼的規范,這無疑對國內海工裝備制造產業的發展是極為不利的。
海洋工程用鋼在性能方面具備一些特殊性。一座海洋平臺的使用壽命為20~30年,甚至更長,其中絕大部分時間都停留在固定地點,不僅要應對海水、海風、海洋生物等的侵襲腐蝕,還要兼顧采油生產的安全性、易維護性和經濟性。因此,在建造環節,海洋工程用鋼要具備更高的物理性能、焊接(產品庫 求購 供應)性能;在使用環節,其要具備長的使用壽命。
目前,我國現行的海洋工程用鋼標準與國際權威的美國、歐盟標準存在較大差距,其中包括對鋼板不同位置的檢驗要求不夠全面,對鋼材的焊接性能、碳當量的要求不夠嚴格等,跟不上海洋工程裝備的升級換代需要。因此,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等大型海洋石油生產企業,在與鋼材企業簽訂供貨技術協議時,往往參考美國或歐盟標準議定技術要求,以保證海洋平臺的質量和先進性。而在這一過程中,鋼材生產企業、海工裝備業主、裝備建造企業難免會根據各自的情況在具體技術條款上爭執不下,不僅浪費了大量時間,還會致使每一次商定的供貨技術條款都不統一,增加了鋼材生產企業、裝備建造企業的生產成本,分散了企業的精力,放慢了企業積累經驗、提高技術水平的腳步。
另外,國家標準在某種程度上代表了一個國家的行業水平,因此,我國海洋工程用鋼標準的落后,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我國海工行業在國際市場中的形象。國外客戶會認為我國海工技術和質量水平低,不愿將裝備放在我國建造,更不愿使用我國生產的鋼材。
新標準: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事實上,經過多年的努力,我國海洋工程用鋼材產品在規格、質量和技術方面已經取得長足進步,進口比例下降到5%~10%。湖南華菱湘潭鋼鐵有限公司、舞陽鋼鐵有限責任公司等一些鋼材企業的產品,已經基本能滿足整座海洋平臺建造的需求。華菱湘鋼的E550、E690板材是船舶和海洋平臺用鋼領域最高級別的品種;舞鋼的A514GrQ齒條鋼最大厚度達215毫米,比國外同類產品還厚5毫米。他們的海洋工程用鋼通過了美國和歐盟的標準認證。
同時,國外海洋工程用鋼標準的完善也為我國制定專門的海洋工程用鋼國家標準提供了參考。經過近幾年的深入研究,行業內各大企業已對國外標準比較了解。我國可借鑒國外標準,并根據國內行業的實際情況進行完善,制定出自己的海洋工程用鋼國家標準。
目前,我國建議使用的海洋平臺結構用鋼板行業標準是由華菱湘鋼牽頭起草的,為制定行業技術條款提供了依據,但這畢竟只是建議使用的行業標準,并不是強制性的國家標準,其權威性不足。業內專家認為,鋼材是海洋工程裝備的基礎材料,制定一部符合當前和今后海洋工程行業發展要求的海洋工程用鋼國家標準,對提升我國海工產業形象,促進海工裝備工業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行業主管部門應予以充分重視,加快推動相關工作,為我國海洋平臺用鋼國家標準的制定創造條件。
近年來,我國鋼鐵業無論在產能、裝備還是品種等方面都逐步達到甚至超過國外水平。在海洋工程用鋼標準方面,我國標準與美國標準在鋼板的基本力學性能強度、韌性等要求方面差異不大,但在鋼板補充要求、對鋼板后續使用要求的細化方面存在差距。
美國專門用于海洋平臺用鋼的API 2W和2Y規范,對有特殊要求的鋼板在低溫、應變時效、表面質量等方面進行了規定,供用戶選用。我國海工用鋼標準在產品常規性能標準方面已成體系,但在用戶有特別要求時,卻沒有相關標準供選擇,有關各方只能單獨簽訂協議。
同時,美國海洋工程用鋼標準對鋼板后續使用要求進行了規定,如鋼板不能在超過某一溫度時成形或進行焊后熱處理,否則會影響強度和韌性等。而我國目前的標準尚未延伸到這方面。
我國近年正在改變海洋平臺用鋼無專用國家標準的情況。2012年,由華菱湘鋼負責起草制定的海洋平臺結構用鋼板行業標準通過專家審定,其具體規定了訂貨內容、尺寸、外形、重量,以及允許偏差、技術要求、試驗方法、檢驗規則、包裝、標志和質量證書等。專家認為,該標準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