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ynamar發布全球25強船公司報告
2014-01-26 17:15:00 來源:國際船舶網 編輯: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日前,荷蘭分析機構Dynamar發布了一份名為《全球年度25強集裝箱班輪運輸經營者》的出版物,從歷史、性質、特點、發展、戰略、關系和業績等方面為讀者提供了獨家的見解。
報告開篇就從運力、承運量、集裝箱數量和子公司等維度簡要介紹了25強班輪公司。此外,該部分還包括公司2012年全年和2013年前9個月的財務情況。報告還提供了在2008-2012年5年內一直位列前20強班輪公司的主要業績和財務指標。
波動原因
報告認為以下三樁事導致班輪公司經歷了極端波動的5年:
1. 2008年9月雷曼兄弟倒閉導致全球經濟災難
2. 2008年10月歐盟廢止班輪公會
3. 2009年10月上海航交所發布SCFI指數
雖然2009年全球集裝箱貿易下降了10%,但2011年11%的增速使市場迅速得到了修復。其時,集裝箱貿易的特點其實是持續的運價波動。這在很大程度是因為SCFI指數的發布。
SCFI指數公布范圍廣,引來了市場熱議,為市場創建了全新的透明度,進而對運價水平的產生了不同的認識。很快,SCFI指數就成為那些希望運價可每周調整的貨主和發貨人們的基準。此后,這個基于現貨運價的指數發展成為合同運價的主要指標。這一效果因經濟周期的縮短而影響更加顯著。
答案
削減成本,通過訂造更大尺寸、耗油更少和效率更高的船舶已成為25強班輪公司的中大部分公司的答案。馬士基航運2006年下水的15600TEUE級船為他們樹立了榜樣,如今其他公司紛紛效法。歐洲-遠東航線成為接收超大型集裝箱的理想航線,以便發揮這些船最大的規模經濟效應。
25強班輪公司中有17家在歐洲-遠東航線上提供服務,此外,2013年唯一兩家沒有訂造ULCS的公司也開始行動。川崎汽船訂造了5艘14000TEU船,陽明海運則訂造了15艘相似尺寸的船。
截止2013年年底,25強班輪公司中的18家擁有所有的ULCS船,共196艘,合計運力255萬TEU,且手持訂單中有95%為他們所有,共130艘,合計184萬TE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