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孫培楨,創造船用曲軸研制“中國第一”
2016-06-06 08:03:15
來源:海力網
編輯:
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孫培楨,他連手機短信都很少接發,更別提刷微信朋友圈了。就是這樣一個手機玩得不太靈光的“70后”,卻用短短的時間完成了靠手動打磨的傳統機床加工到用“數據說話”的數控機床編程、操作的華麗轉身。經歷了中國制造到中國智造的蛻變,孫培楨所帶領的團隊,讓中國船用曲軸依賴進口成為歷史,創造了曲軸研制上一個個“中國第一”。去年夏季達沃斯,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大連重工視察時,測量的超大船用曲軸就是孫培楨在3#曲軸車床上加工的。
蛻變
68天攻堅首個曲軸 跟生產設備吃睡在一起
19歲進廠當學徒,跟著師傅學機械加工。上世紀90年代初,國內加工制造業大多采用普通的臥式機床,生產的部件都要靠人工操作機器一點點打磨。那時的孫培楨并沒有預料到今后的制造業會有怎樣迅猛的發展,他只是一心想著能踏踏實實學一門手藝,能糊口。在那個年代,進入一家制造業老廠,一報家門說自己是“大重”的,孫培楨覺得這是挺讓人驕傲的一件事兒。在他看來,只有踏踏實實地工作,才對得起這身工作服。
隨著大連重工搬遷改造,相應設備也進行改造升級,傳統的臥式機床被數控機床取代。孫培楨用很短時間就掌握了多種數控設備的操作和編程。 2007年,孫培楨被調入新組建的船用曲軸公司,他接到的第一個任務就是生產出中國自己的船用曲軸。而在這之前,孫培楨還不知道曲軸究竟長什么樣兒。
韓國在世界船用曲軸方面是技術最先進的國家。來自韓國的專家給包括孫培楨在內的幾人團隊,做了半個月的培訓。可是一上機操作,孫培楨傻眼了,專家講的是機床構造、設備特點和理論參數。應用到實際就不是那么回事兒了,每種刀具都要有數千個數據,所有的參數都要靠一點一點地測試。而這些,在國內并無先例可借鑒。
制造曲軸的新設備上有一個倍率開關,這是一個旋轉鈕,要靠它來控制刀具的進給速度和前進方向,由于不熟悉新設備的脾氣秉性,也不知道給的數據是對是錯,只要設備啟動后,孫培楨的手就沒離開過倍率開關,最長的時間開機兩個小時,他的手也在開關上把了兩個小時。下了操作臺,他的手心里全是汗。“價值上億元的設備,咱哪敢大意? ”
研制生產第一個曲軸的過程,在孫培楨說來,滿是痛苦,“摸著石頭過河,主要是精神壓力大。 ”那段時間,孫培楨幾乎都跟曲軸生產設備“廝混”在一起,一天三頓扒拉口飯就開始圍著設備轉,干到夜里十一二點,乏了倒在床上就睡著,連工作服都顧不上脫,“更沒工夫做夢。 ”孫培楨笑說,一覺睡醒爬起來接著干。
著手生產第一個曲軸的時候,是2007年的秋天。直到當年年末,到了雪花飄飛的時節,首支6S50曲軸下線用了68天。當韓國專家仔細檢查完最后一個數據,所有數據一次性校驗全部合格。孫培楨不善表達,他和他的團隊伙伴們互相看了看,目光中難掩興奮和喜悅。這支曲軸不僅僅是他個人職業生涯上的一次蛻變,也意味著,中國造船業所用的曲軸將擺脫依賴進口的局面。
飛躍
與國際一流水平“百米賽跑”創造數個“中國第一”
孫培楨有個習慣,機器操作結束關機后,人離開機器,心里就犯嘀咕:機器關沒關好?有沒有哪里不對?然后他就要回到機器那里確認一下。最多的一次,孫培楨回到機器那看了5遍。“干我們這個活兒的,大多數都有強迫癥。 ”孫培楨說,自己的強迫癥要更嚴重些,有時候明明鎖了車,還要反復去確認究竟鎖沒鎖。
在孫培楨看來,他們這個工種強迫癥的癥狀如此明顯,主要是責任重大,對工作精益求精。曲軸對精度的要求近乎苛刻。正常人一根頭發絲大約在7微米,而曲軸要求成品的誤差比一根頭發絲還要細。一旦哪一刀下去出現了較大誤差,價值上百萬元的產品就可能報廢。
這么多年來,國內的曲軸生產一直在和韓國比賽。“就像百米賽跑,一步一步地追。 ”孫培楨說。他還通過優化加工工藝順序、改進刀具等創新舉措,創造性地提升了船用曲軸的生產效率,節省了人力物力。
孫培楨至今還記得第一支曲軸下線時,負責檢軸的韓國專家當時的眼神,“當時,他檢查得非常非常仔細,生怕遺漏了哪個數據。可以看得出充滿了不信任。 ”孫培楨說,韓國專家檢完了最后一個數據,并不做聲,只是默默地簽了字。與這個情景形成鮮明呼應的是,去年,韓國STS集團向大重訂購了十幾根船用曲軸。代表世界最高水平的國家企業沒有在本國購買曲軸,這一有說服力的事實,說明大連的曲軸生產已比肩國際一流水平。
孫培楨所帶領的團隊組建以來,先后制造出許多國內第一的新產品,其大型和超大型船用曲軸的加工制造訂單已經排到了2017年。
傳承
帶徒毫無保留 徒弟得獎比自己得獎還榮耀
孫培楨性格沉穩內向,言語不多。他帶徒弟則一點也不藏著掖著。“只要是真心想學手藝,我肯定手把手地教,毫無保留。”孫培楨沒有太多愛好,平時下班回家看看電視,吃飯時喝兩瓶啤酒。他常給徒弟們說起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一件小事。當初為了學習數控機床相關知識,他回到家電視不看一眼,酒也不喝了,捧本書就開始看,“一天學一樣,日積月累知識越掌握越多。”孫培楨也希望用這件小事告訴徒弟們,想比別人強,一定是在背后多下苦工夫才行。
孫培楨最多的時候帶了24個徒弟,他覺得光是自己好沒有用,帶出的徒弟個個出色才是師傅的本事。“從感情上來說,已經把他們看成了自己的孩子。 ”經孫培楨手帶出的徒弟已經有人獲得了遼寧省的技術大師,他竟然比自己得了獎還要高興,“這也是一種榮耀,技術得到傳承,咱臉上有光。”孫培楨說。

為你推薦
李彥慶:中日應當加強造船合作穩定行業供應鏈

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秘書長李彥慶敦促兩國造船業摒棄零和博弈思維,尋求新的互利機遇
對于美國對中國造船業可能發起301調查,他并不感到擔憂,認為中國造船業的規模和成本優勢非常牢固,難以動搖...
2024-04-11 17:48:03
張卓榮獲首屆”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先進個人”稱號

近日,上海市交通委員會、上海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公布了《關于表彰首屆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的決定》。中國船舶集團上海船舶研究設計院創新中心副主任、院船型首席專家張卓獲得“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先進個人”榮譽稱號。...
2024-03-26 09:02:56
福茂集團董事長趙安吉死亡最新調查:醉酒狀態墜入池塘

福茂集團(Foremost Group)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趙安吉(Angela Chao)2月12日凌晨因車禍離世一事又有新進展。...
2024-03-21 18:15:43
中船九院陳浩榮獲首屆“上海市工程勘察設計大師”稱號

3月11日,上海市住房和城鄉建設管理委員會舉行第一屆上海市工程勘察設計大師年會暨授牌儀式,上海市有關領導為30名首屆上海市工程勘察設計大師授牌。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旗下中船第九設計研究院工程有限公司陳浩成為上海船舶工業系統唯一獲此殊榮的人選...
2024-03-15 17:56:44
江南造船科技委主任胡可一受聘為上海市政府參事

3月13日上午,市委副書記、市長龔正分別為7位新聘參事頒發聘書。中國船舶集團旗下江南造船科技委主任胡可一位列新聘參事名單中。...
2024-03-14 18:14:53
楊華雄已任交通運輸部水運局局長

據中交集團旗下子公司中交疏浚公眾號消息,3月12日,中交疏浚黨委書記、董事長劉永滿,黨委副書記、總裁霍勝勇在北京拜會了交通運輸部水運局局長楊華雄。...
2024-03-14 18:12:56
揭秘!最早提出航運聯盟的人原來是他

航運界網消息,土耳其礦業巨頭Robert Yildirim日前對媒體表示,他不僅因投資達飛集團(CMA CGM)而獲得巨額利潤,也是他最早提出航運聯盟的建議。...
2024-03-12 18:38:17
Alexander Saverys:對Euronav的員工“我感到非常內疚”

航運界網消息,在談到阻止油輪大亨John Fredriksen對Euronav收購的18個月里面臨的最大挑戰時,Saverys家族的話事人,Euronav和CMB集團首席執行官Alexander Saverys表示,與Frontline的交易本可以更快地解決,對Euronav的員工感到“非常內疚”。...
2024-03-12 18:3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