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龍源振華總包全球首個漂浮式風光漁融合項目“國能共享號”平臺主體完工
10月19日8時18分,隨著第9根錨鏈的回接成功,全球首個漂浮式風光漁融合項目“國能共享號”平臺主體工程宣告完工。
作為國內風電、光伏與漁業融合發展的示范項目,由江蘇龍源振華海洋工程有限公司負責總體策劃、主體制造、整體施工的“國能共享號”平臺位于福建莆田南日島海上風電場水域。在全球海洋經濟融合發展向深遠海挺進的過程中,在龍源振華“5+N”戰略的實施過程中,它是一座里程碑式的項目。
經過10多年持續發展,我國海上風電產業正在向深遠海推進。“國能共享號”平臺就是一個開創海上漂浮式風機與漁業養殖融合發展新模式的項目,著力探索“水下產出綠色產品,水上產出清潔能源”的新路徑。平臺由漂浮式風機和養殖網箱組成,而要在遠離海岸線的深遠海域,憑空豎起一座近百米高的沒有樁基礎作支撐的鐵塔,難度可想而知。更何況鐵塔下還附屬有養殖、光伏等系統。
該平臺位于南日島以東7公里海域,地處臺灣海峽西岸中北部,風場水深37米,由漂浮式風機和養殖網箱組成,包括漂浮式平臺、風力發電機、養殖系統和系泊錨固系統等。
漂浮式平臺為三立柱半潛式結構,形狀為等邊三角形,立柱中心間距70米,立柱高28米,設計吃水深度14米,養殖水體容積約10000立方米。平臺系固設備為9條長431米的無檔錨鏈,每個立柱連接3條系泊纜,可保障風光漁融合平臺在海上風力達到60米/秒(即17級以上臺風)的情況下仍能安全平穩生產——這在全球范圍內是前所未有的挑戰。
項目投產后,風力發電機組單日24小時滿負荷運轉可發電9.6萬千瓦時,相當于4.25萬人一天的生活用電量;光伏發電和漁業養殖的創新融合,可實現每年減排約8000噸二氧化碳、40噸二氧化硫、24噸二氧化氮的目標,這將帶來可觀的綠色經濟效益。
面對風光漁融合概念在世界范圍內的首次創新實踐,此次,龍源振華以PCI(采購+施工建造+安裝)總承包的形式承攬了這個項目,這意味著公司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承擔了大量繁重而艱巨的工作。隨著項目主體工程的完美收官,龍源振華再次填補了全球漂浮式海上風電領域的又一個行業空白,同時,它也吹響了我國海洋經濟融合發展向深遠海挺進的號角。
據介紹,項目的整體施工主要分為兩部分,即打好“海上地基”和搭建“海上建筑物”。整個過程需經歷漂浮式平臺拖航、碼頭前沿風機安裝、現場錨鏈鋪設與回接等環節。
9月14日,漂浮式平臺在浙江舟山由上海振華重工完成制造,并正式啟動拖航。按照計劃,平臺要先從浙江舟山船廠拖航至福建金井碼頭,在碼頭前沿完成風機安裝后再拖航到南日島海域機位,再到10月19日主體工程完工,公司項目部全體人員以敢想、敢拼、敢做的干勁,將一個個不可能變成可能。風機安裝過程中,由于漂浮式平臺在海上不斷上下左右搖擺,使葉片與塔筒的對接始終處于不穩定狀態,為施工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困難。但項目部僅用3天就完成了安裝,創造了行業內最短漂浮式風機安裝工期記錄。
關鍵的系泊環節采用的是9套“吸力樁+錨鏈”系統,錨鏈上安裝有配重塊和張緊器等先進設備,9條錨鏈共安裝300多個配重塊,累計超過千噸——這又是一項技術難度極高、專業性極強的作業。面對新挑戰,“開路先鋒們”精細化管理,以技術為先導,推動項目穩步向前,實現了錨鏈敷設路由與理論設計偏差不超過厘米級的奇跡。
漂浮式基礎設計建造是該項目的關鍵環節。自項目立項以來,龍源振華牽頭組織設計、施工單位,以及國內知名高校,設立了專門的漂浮式基礎設計、施工研發團隊。在綜合分析適用海域、水動力性能、結構性能、設計建造安裝等因素的基礎上,經過多輪仿真模擬和設計優化,探索形成了一套適合我國海域的施工模式。
與此同時,作為全球首個漂浮式海上風電和深海養殖深度融合項目,“國能共享號”平臺涉及海工船舶、電力、養殖、光伏、智能監測和大數據等諸多領域,綜合性強,技術難度高。特別是養殖部分,不僅結構復雜,而且還需要與海上風電各專業的一體化耦合設計。為此,在項目前期,龍源振華海上風電工程技術研究院就會同專業養殖設備廠家進行多次商討,成功研制出了國內首個內、外網養殖系統、在線監測系統、自動投喂系統和無人值守深遠海養殖控制系統。
為了降低養殖系統設計對整體工期的影響,龍源振華還聯合業主單位龍源集團、福建龍源,以及浮體制作單位上海振華重工,成立了浮體制作現場工作小組,動態調整浮體總裝流程,同時協調制造單位開設了綠色通道,以加快工程的推進速度。項目部內部每天都召開專班會議并形成生產日報,以加強內部團隊之間的協同作戰能力,大大提高了信息共享與溝通的效率。
據悉,“國能共享號”平臺主體完工后,將進入聯合調試階段,預計今年年底可實現并網發電。項目投產后,風力發電機組單日24小時滿負荷運轉可發電9.6萬千瓦時,相當于4.25萬人一天的生活用電量;光伏發電和漁業養殖的創新融合,可實現每年減排約8000噸二氧化碳、40噸二氧化硫、24噸二氧化氮的目標,帶來可觀綠色經濟效益。

為你推薦
世界最大!江南造船交付萬華化學99000方VLEC首制船

4月22日,中國船舶集團旗下江南造船為萬華化學公司建造的99000立方米超大型乙烷雙燃料運輸船(VLEC)系列船首制船(H2781船)“GAS CHANGJIANG”,正式命名交付。...
2024-04-22 20:36:56
黃埔文沖為國能遠海建造85000噸散貨船首制船出塢

4月20日,中國船舶集團旗下中船黃埔文沖船舶有限公司為國家能源集團航運有限公司批量建造的“海鯨”型85000DWT散貨船的首制船(H3028G)在龍穴廠區順利出塢,該船出塢評分高達90 7分,刷新同類型產品記錄。...
2024-04-22 20:33:49
揚帆集團交付錦江航運第三艘1900TEU集裝箱船

2024年4月22日,錦江航運隆重舉行1900TEU系列新造船“通莉”輪命名暨交船儀式。上海國際港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顧金山,北京建龍重工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
2024-04-22 20:28:30
新時代造船交付EPS第五艘7000箱集裝箱船

4月22日上午8:00,江蘇新時代造船有限公司舉行4 7000箱集裝箱船——“CMA CGM BOLDNESS”號的交付儀式,常務副總經理張玉永與船東EPS代表倪杰共同簽署交船文本,4 7000箱集裝箱船正式交付船東運營。...
2024-04-22 19:22:29
大連造船開啟大型集裝箱船兩大段對接工法新篇章

4月19日,中國船舶大連造船為MSC地中海航運建造的16000TEU集裝箱船11號船成功實現兩大段對接,是公司首次實現萬箱級大箱船兩大段對接,開啟了大型集裝箱船兩大段對接工法新篇章。...
2024-04-22 16:56:08
美國建造首艘瓊斯法案風力渦輪機安裝船下水

近日,由海庭美國船廠(Seatrium AmFELS,原吉寶美國船廠)建造的美國首艘瓊斯法案海上風力渦輪機安裝船(WTIV)“Charybdis”號順利下水。
...
2024-04-22 08:16:01
新時代造船交付第10艘210000噸雙燃料動力散貨船

4月19日下午,江蘇新時代造船有限公司舉行船舶簽字交付儀式,42 210000噸雙燃料動力散貨船完工交付船東喜馬拉雅航運公司運營。總經理劉海金、常務副總經理張玉永與船東喜馬拉雅航運公司代表Davor Radic出席活動,見證船舶交付。...
2024-04-21 20:33:53
馬尾造船承建2900TEU集裝箱船順利出塢

繼7500車位雙燃料汽車滾裝船(XS1463E)出塢后,4月21日,福建船政旗下企業馬尾造船承建的2900TEU集裝箱船(MW465-8)順利出塢。本次出塢是馬尾造船2024年度第一批次出塢節點,為公司完成“沖刺雙過半”重要節點奠定堅實基礎。...
2024-04-21 20:29:53
天時船廠50000噸級MR型油化船點火開工

2024年4月18日上午9:08,浙江天時造船有限公司今年第2季度首艘船MR型49400DWT化學品船點火開工,該船入級美國船級社(ABS),這也是臺州5年來的首艘船入級美國船級社。...
2024-04-20 22:11:01
雙喜臨門!遠海汽車船兩艘LNG雙燃料汽車運輸船出塢

4月20日,由福建省馬尾造船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馬尾造船”)為廣州遠海汽車船運輸有限公司建造的7500車位LNG雙燃料汽車滾裝船,在福建連江粗蘆島馬尾造船廠區...
2024-04-20 22: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