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新政致力去產能
2013-11-14 08:24:26 來源:證券時報網 編輯: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工信部昨日發布《船舶行業規范條件》,將加強船舶行業管理,化解產能過剩矛盾,促進轉型升級。對此,業內人士分析,船舶行業規范條件的出臺,將促進整個行業的兼并重組,而具體的生產技術指標將更有利于淘汰過剩的落后產能。
在經歷持續5年的行業低迷后,目前,國內船舶行業已出現底部量價齊升的局面。申銀萬國分析師李曉光認為,目前航運仍處于吸收過剩產能階段,2013年將是航運企業從保現金點向保盈利平衡點過度的一年。
根據《條件》,船舶行業低效率的產能或淘汰或被兼并。“目前造船業正處于行業中周期底部,去產能將是接下來兩年造船業的一個重點。”中國造船工業經濟與市場研究中心主任包張靜表示,預計2015年中國造船產能較2011年將削減30%左右。
《條件》的出臺有利于船舶行業經歷5年蕭條之后穩定底部區間,但新接訂單的持續好轉還有待航運市場的恢復。公開數據顯示,2013年1月~10月,全球新船累計成交1566艘、10094萬載重噸、812億美元,分別同比增長30.6%、125%、8.6%。其中,中國船企前10月新簽訂單718艘,合計4732萬載重噸,金額達到250億美元,較上年同期訂單金額增長59.5%。
廣發證券分析師羅立波認為,由于當前造船行業僅是從底部出現的復蘇跡象,因此新簽訂單向主流船廠集中的態勢明顯,草根調研反饋國內重點船廠2015年的船臺逐漸排布完畢。10月以來,新船報價開始顯著走強。以17萬噸散貨船(船型 船廠 買賣)為例,年初報價為4700萬美元,當前已漲至5300萬美元,漲幅已超過10%。以現有的報價水平衡量,羅立波預計主流船廠新簽的訂單有望獲得0~5%的凈利潤率。
中金公司航運行業研究員也表示,BDI指數(波羅的海干散貨指數)在今年有顯著上升,盡管指數在未來1~2個月有淡季下行的可能,但中長期看,繼續復蘇趨勢仍是大概率事件,2014年運價整體水平預計將繼續好于2013年,而航運企業盈利能力也有望在2014年~2015年呈現一定改善。
而對于后續船舶行業何時能反轉,羅立波分析需關注兩大核心因素,造船價格走勢和行業整合的態勢。首先,船價始終是最核心的盈利前瞻指標。當前的船價已重回企業的盈利點,如果船價能逐步走穩,則長期壓制企業利潤的資產減值損失就有望消除。以中國船舶為例,2012年凈利潤僅為2687萬元,但如果沒有18.83億元的資產減值損失,則利潤情況是完全不同的景象。
其次,單依靠造船產品,造船企業要重回2007年的輝煌已難以想象。但過去幾年,通過產品結構、協同發展等措施,企業在盈利能力、市場空間方面也有變化空間。今年以來,廣船國際(位置 評論 新聞)[3.34% 資金 研報]通過增發H股收購龍穴造船(位置 評論 新聞),中國船舶轉讓長興造船股價,同時購買長興重工的股價,表明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在積極地進行內部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