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狠的日_www一区二区_99精品99_久久久久综合_aaa在线_国产精品高清在线

首頁 > 新聞 > 綜合 > 船市觀察 > 正文

日韓造船業稱雄之路

2013-09-06 07:55:25   來源:中國網    編輯: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

韓國船舶工業更強調實現產業由“量”的發展向“質”的發展的路徑轉變,以便使其及時地實現由成長期向成熟期的順利過渡;而日本船舶工業在強化其技術競爭優勢的同時,則更加注重促進其產業的蛻變,。

自1949年美國占領軍當局批準日本造船業重新開工至1956年,日本僅用了七年的時間就一躍成為位居全球第一的造船大國,改變了歐美國家一直占據造船業霸主地位的局面。而20世紀70年代開始在船舶業起步的韓國后來居上,在21世紀初期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一造船大國,并在繼續提高造船能力的同時,逐漸由大變強,躋身世界主流海洋工程(船型 船廠 買賣)裝備供應商方陣。

稱雄之路

二戰后,日本幾乎喪失了所有的船舶運載能力。二戰初期,日本的運載能力曾達600萬噸,但二戰后僅剩120萬噸。

戰后,日本利用國內需要大量船舶的有利時期,憑借低成本、造船工業基礎良好等有利條件,得到快速發展。朝鮮戰爭期間,日本作為美國的同盟,承接了大量的訂貨訂單和修船業務,這給日本造船業帶來了一次難得的發展契機。1956年,日本造船業新船完工量達到174.6萬總噸,首次超過英國,位居世界第一,這也意味著世界造船重心開始東移。

隨后,伴隨著日本經濟的快速增長以及全球船市進入上漲周期,日本造船業在經濟、市場等諸多因素推動下,進入黃金發展時期。1956年至1975年間,日本造船產量年均增長達到13%,規模上始終位居全球第一,并在國際市場比重上逐步拉開了與歐美國家的距離。上世紀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末期,受石油危機等因素影響,日本造船業在政府主導下,壓縮造船能力,組建造船集團。隨后,受船市需求興旺以及日元貶值等利好因素影響,日本造船業保持全球第一規模,造船完工量世界占比最高達到50%。

但是在船市空前興旺時期,日本并沒有進行大規模的擴充,發展重點依然放在提升船舶性能等方面。2002年日本造船業三大指標(完工量、手持訂單量和新訂單量)被韓國超過。

韓國現代造船業的快速發展以1973年蔚山船廠建成投產為標志。1981年韓國造船能力僅次于日本位居全球第二。進入新世紀以后,韓國造船業抓住船市新旺時期進一步擴張規模,同時加快全球布局,在中國、巴西、越南、菲律賓、印度以及歐洲等地紛紛投資或合資建廠。直至2008年金融危機后,韓國造船業將發展重心轉移至高技術船舶和海洋工程業務,整體規模告別快速增長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