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航運市場回顧與展望
2014-01-14 16:47:41 來源:海運報 編輯: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2013年全球經濟結構仍在深度調整中,新興經濟體增速下滑,金融動蕩替代債務危機成為全球關注視點,中國經濟增速放緩,全球實體經濟呈弱復蘇態勢。聯合國最新世界經濟形勢與展望報告預計,2013年世界經濟僅增長2.1%。在此背景下,全球航運市場走向復蘇之路仍然步履蹣跚,干散貨、集裝箱、油輪運輸市場也分別呈現各自特征和不同走勢。
國際干散貨市場
2013年國際干散貨整體表現好于2012年,全年BDI均值1206點,較去年同期上漲近29%,全年運價呈“前低后高”走勢。年初受新興經濟體經濟增長下行、全球大宗商品需求總體疲軟、鋼鐵企業低庫存策略影響下,運價在低位徘徊。二季度開始,在煤炭需求的帶動下,運價相對走高。下半年,受澳礦巨頭大舉出貨與黑德蘭港鐵礦石的價格優勢帶動,加上全球谷物貿易表現量化,干散貨市場震蕩向上突破,并創下了近3年來的高點。
從市場供求來看,今年全球干散貨貿易量預計為43.04億噸,同比增長5.4%,增速較去年6.7%有所下滑。其中鐵礦石貿易量為11.86億噸,同比增長6.9%,增速較去年5.4%有所上升;煤炭貿易量為11.25億噸,同比增長5.9%,增速較去年12.3%有所下滑;糧食貿易量3.68億噸,基本與去年持平。中國進口需求方面,2013年進口鐵礦石預計將在8億噸左右,增速與2012年相近;進口煤炭全年煤炭進口將首次超過3億噸,預計3.2億噸左右,同比增長11%。運力供給方面,2013年底全球干散貨運力預計將達7.2億載重噸,較年初增長6.0%。其中10萬載重噸以上的船舶運力將達到2.95億噸,增速為5.6%;巴拿馬型運力將達到1.85億載重噸,增速為8.8%。市場供求總體保持平衡。
展望2014年,預計國際干散貨(大宗商品)整體貿易量將增長4.5%(其中鐵礦石增長7.3%,煤炭增長4.4%,糧食增長3.3%);船隊運力供給增速在4.0%左右,供求關系進一步改善。結合近期BDI在FFA市場的表現,預計2014年市場運價水平將逐步接近或微超盈虧平衡點,全年BDI約1500點,整體表現好于2013年。一季度市場整體運價雖可能出現較大回落,但二季度市場企穩后,仍有向上趨勢。
國際油運市場
2013年國際油價整體仍處亍震蕩區間中,油價較去年同期變化不大,布倫特原油與WTI原油價格差有所縮窄。
原油運輸市場方面,2013年全球原油運力需求預計2.86億載重噸,同比增長1.3%;其中VLCC的運輸需求將達到1.69億載重噸,約占整個原油海運量的六成,同比增長2.8%。供給方面,預計2013年底全球原油運力將達3.31億載重噸,同比增長0.5%;其中VLCC運力將達到1.88億載重噸,同比增長0.9%。2013年中國進口原油需求增速也有所放緩,預計全年原油進口2.8億噸左右,同比僅增長約3%,低于2012年7%左右的增幅,也低于年初7.3%的增長預期。在供求關系沒有較大改善的基礎上,2013年原油運輸市場表現仍然低迷,其中VLCC中東-遠東(TD3航線)總體表現較弱,平均運價指數經折算后,較去年同期下降約一成。該航線運價,總體走勢一直處于低位徘徊狀態,但年底前運價表現出的一輪季節性波動,卻強于2012年。
值得關注的是,2013年全年的原油平均運價已經明顯低于全球各大船東的盈虧平衡點,另外美日兩國的原油運輸需求將有所下滑。在此背景下,運力原本過剩的VLCC市場將會出現更多閑置運力,在需求增速放緩甚至轉負的前提下,低迷的運價走勢恐將持續。隨著近期伊朗核問題達成階段性協議,國際原油供應的緊張局勢將有所緩和,為國際油價下行提供一定支撐,原油進口商低價囤貨的心態將會增強。另外,中國原油進口格局也在發生悄然變化,對波斯灣地區的依賴程度正逐步減輕,而北非、南美等長距離運輸需求正逐步增強,因此,運距的延長將消化部分市場運力,對運價上行形成利好。
展望2014年,根據預測,2014年全球石油需求仍將保持1%以上的小幅增長,增幅略高于2013年;其中中國的需求將達到日均1000萬桶以上的水平,增速仍將超過4%。原油市場VLCC中東-日本(TD3)航線運價平均水平預計將維持或略高于今年平均水平,但整體仍處盈虧平衡點之下。而明年,成品油輪運價或受船型和區域性因素影響,各成品油輪航商的經營業績將會出現較明顯地分化。
國際集裝箱市場
聯合國最新報告預計,2013年全球貿易額增長2.5%,雖然全球貿易增長有溫和反彈,全球集裝箱運量需求增長較2012年略高,但由于大船集中交付期,運力增幅快于運量增速,導致集裝箱運輸市場運價全年處于低位運行為主的走勢。
雖然2013年伊始,歐洲航線、北美航線、日本航線和波紅航線均出現一波出貨小高峰,但3月份后,隨著國內工廠節后開工率尚未完全恢復,航線貨量總體表現不足,而后又恰逢萬箱大船陸續交付,由于缺少充足貨量支撐,主要航線運價下滑。在此情況下,更多的班輪公司持續進行加船減速、封存運力,有效提高艙位利用率。下半年,隨著亞歐、亞美各主干航線總體運輸需求逐步上升,船公司審時度勢,在保持平均艙位利用率高位的同時,成功提漲了主干航線運價。但在超大型運力紛紛投入運營后,主干航線原來運營的萬箱以下船舶被替換次級航線上,供需失衡的加劇向更廣的航線范圍擴散,各主要航線在供大于求的背景下,市場運價繼續下行。整個2013年,除極個別船公司經營業績較好外,絕大多數班輪公司公布的季度和半年經營業績都頗為慘淡。
展望2014年,世界各主要經濟體,尤其是發達經濟體仍將處于緩慢恢復中。未來班輪市場增長的速度不會很高,增長點除依賴歐美經濟的復蘇外,新興市場能否帶來可靠支持尚待觀察。此外,P3聯盟所傳遞的理念也將對行業產生了巨大的沖擊,一旦P3聯盟如期運營,將加速行業整合,顛覆現有班輪聯盟格局,重構主干航線競爭力和其他航線發展模式,對支線運輸、沿海港口格局、貨主利益、船舶大型化、航商經營模式和管理方式、供應鏈聯盟、大數據、標準化制約等方面產生深遠影響。現有各聯盟已經在思考如何擴大合作觃模和范圍。有專家指出,班輪業應將供應鏈競爭作為長遠的戰略考慮,通過資源共享降低物流總成本,提升航運服務水平與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