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環保“風潮”來襲!廣東船企乘勢而上
2018-08-16 07:53:06
來源:中國船舶報
編輯:
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近日,廣東省環境保護廳組織編制了《廣東省打贏藍天保衛戰行動方案(2018~2020年)(征求意見稿)》,待正式公布后即實施。今年年初以來,廣東省內已經出臺多項計劃、措施、方案,加大力度推動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大力調整產業與能源結構,加快轉型升級,強化節能減排和污染防治。
隨著環保力度持續加大,廣東船企在污染防治工作方面無疑將面臨著越來越高的要求。同時,環保“風潮”也為粵船企探索發展綠色新興產業提供了契機。相關骨干船企正積極行動,為承擔環保社會責任、踐行綠色發展理念貢獻力量。
挑戰·環保政策持續“加碼”
今年是廣東省環保政策出臺極為密集的一年。
在降低揮發性有機物(VOCs)排放方面,今年4月印發的《廣東省揮發性有機物(VOCs)整治與減排工作方案(2018~2020年)》要求,船舶工業生產過程須控制涂料中VOCs的含量,機艙內部、上建內部等艙室的內壁宜采用水性涂料,溶劑型涂料應優先采用高固分涂料。2020年年底前,船舶制造企業60%以上的涂裝工作須在封閉且帶有排氣凈化系統的空間內進行;船舶修造企業的噴涂作業宜在局部封閉空間內進行并采取通風凈化措施。推廣使用高壓無氣噴涂、無氣靜電噴涂、空氣輔助無氣噴涂等高效涂裝技術。
在固體廢物污染方面,《廣東省環境保護廳關于固體廢物污染防治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于6月1日開始實施。該計劃要求全面壓實固體廢物污染防治責任,加快推進固體廢物處理處置設施建設,嚴格環境監管執法,深入推進固體廢物源頭減量化,健全回收利用體系,實施固體廢物全過程管理,不斷提高固體廢物管理系統化、科學化、法治化、精細化、信息化水平,確保固體廢物得到安全妥善處理處置,保障全省生態環境安全。
對于工業固體廢物,廣東省環境保護廳會同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組織編制了《關于加強工業固體廢物污染防治工作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該意見鼓勵企業開展工業固體廢物資源綜合利用評價,通過第三方評價機構的客觀評價,確定綜合利用工業固體廢物種類和數量,企業依據評價結果,按照《財政部、稅務總局、生態環境部關于環境保護稅有關問題的通知》和有關規定,申請享受免征環境保護稅,以及減免增值稅、所得稅等相關優惠政策。
同時,廣東“藍天保衛戰”已全面打響。今年5月,廣東省環境保護廳印發了《廣東省打贏藍天保衛戰2018年工作方案》《廣東省打贏藍天保衛戰行動方案(2018~2020年)》(以下簡稱《行動方案》)。該《行動方案》提出,要將在線監測數據作為執法依據,加大超標處罰和聯合懲戒力度,未達標排放的企業一律依法停產整治。對查出的所有問題,要建立整改臺賬,實行閉環管理,全面整改到位,并將超標排放問題及整改情況向社會公開,對超標排放企業整治實行跟蹤整改銷號。2019年年底前,全面完成各類現役工業污染源超標問題整治工作。
壓力·面對困難積極應對
環保政策的“加碼”給船企帶來了不小的壓力。業界人士分析,在船舶涂裝領域,VOCs排放具有一定的復雜性和較大的波動性。如在鋼材預處理和分段涂裝過程中的VOCs排放屬于有組織排放,而在總段涂裝和后行區域涂裝過程中則屬于無組織排放,該區域VOCs排放難以收集,處理難度較高。此外,廢油漆桶存放處也會產生一定程度的VOCs排放。總體來看,從源頭上減少VOCs排放的困難很大。
船舶制造和修理過程中還會產生固體廢物,如廢鋼、含油污泥、廢油漆桶等,其中既有一般工業固體廢物,也有工業危險廢物。據了解,有資質的回收單位少,這也是很多廣東船企在處理固體廢物時面臨的難題。由于本地處理價格逐年攀升,這項花費給船企造成的壓力也很大。另外,在監管層面,外輪修理過程中產生的固體廢物尚未被明確與進口“洋垃圾”區別對待,在界定和回收上存在很大問題。
盡管如此,華南地區骨干船企仍不遺余力加大節能減排、污染防治工作力度。中船黃埔文沖船舶有限公司多年來保持能源管理體系有效運行,確保節能減排指標達到要求。2018年,黃埔文沖繼續開展燃料動力成本管控工作,力爭實現萬元增加值能耗水平同比下降10%以上的目標。通過新工藝、新工法研究,黃埔文沖還將加大在修舊利廢領域的投入,切實鞏固節能降耗成果。
在船舶涂裝領域,應用大包裝涂料工藝被看作是未來的發展趨勢。8月底,廣船國際有限公司將首次試用這種新工藝,對一艘在建船舶外板進行防污漆涂裝。據廣船國際工藝研究專家介紹,傳統的船舶涂料包裝方式是20升一桶,儲存大包裝涂料的新型不銹鋼IBC罐則可裝500~1000升,并且能夠循環使用。因此,使用大包裝涂料可以有效減少VOCs排放、油漆殘留和廢油漆桶的產生,具有非常明顯的安全和環保優勢。
修船生產中的新工藝替代也取得了積極成效。中國修船企業“斯佩克”(SPCC)第六十五次會議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1~6月,廣東地區兩家主要修船企業完工船超高壓水除銹面積分別達到7.9萬平方米、5.7萬平方米。其中,廣州中船文沖船塢有限公司對散貨船貨艙、主甲板、生活區等全部使用超高壓水除銹,其他部分使用濕噴砂工藝。
相關船企還將環保理念滲透到技改項目中。今年4月,交通運輸部發布《關于靠港船舶使用岸電2016~2018年度獎勵資金申請項目(第二批及第三批)的公示》,廣船國際、黃埔文沖、文沖船塢、中船廣西船舶及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等船企碼頭岸電項目均名列其中。
不過,受當前技術條件和工藝流程限制,船企在污染防治工作上存在著短期內難以突破的“瓶頸”。業界人士建議,應強化對環保工作重要性與緊迫性的認識,加強與地方政府部門的溝通和協調,積極反饋普遍、合理而又明確的意見,促進形成科學、長效、可操作的船企相關標準。
突破·環保機遇不容錯過
污染防治在給船企帶來挑戰的同時,也孕育出不少新的機會。目前,船舶行業相關企業和科研院所正在發展VOCs排放治理業務,針對船企不同區域的VOCs排放研發適用的處理系統。有組織排放區域采取局部多點收集、處理方式,無組織排放區域則采取一體化移動式收集、處理方式。在集裝箱制造使用成熟的基礎上,相關企業正與涂料供應商一道,面向船舶行業推廣應用新型不銹鋼IBC包裝解決方案。目前,部分廣東船企已經開始“試水”與涂料供應商、大包裝罐體運營方之間的三方合作。
綠色船舶也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行動方案》要求,嚴格落實珠三角水域船舶排放控制區要求,2019年年底前,船舶排放控制區擴展至沿海重點港;加強排放控制區內船舶用油情況的監督抽檢,重點港口抽檢率達到50%以上;推廣使用電動或天然氣港口工作船舶和內河觀光船舶,推動內河船舶改造,加強顆粒物排放控制,鼓勵淘汰使用20年以上的內河航運船舶。
采用電動船舶替代傳統內燃機船舶,可以從根本上解決內河船舶污染排放問題。廣船國際正以零排放標準電動船舶為突破口,聯合廣東省內優勢力量,立足自主創新,打造以綠色船舶設計建造產業為龍頭、相關配套產業協調發展的綠色船舶研發生產體系。
為增加清潔電力供給能力,《行動方案》提出,2017 ~ 2020年,在珠海、汕頭、汕尾、陽江、湛江、揭陽等地建設海上風電項目,總開工建設裝機容量650萬千瓦以上,其中建成投產200萬千瓦以上。黃埔文沖將力爭在海上風電安裝裝備建造領域取得新突破,在海上風電運維領域搶得市場先機。同時,黃埔文沖還將加速推進中船(廣州)新能源有限公司的管理運作,加大市場開拓力度,積極推進新能源產品研發和市場推廣。
探索“互聯網+”模式,推廣智能回收、自動回收等新型回收方式,加快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同樣是廣東污染防治的重要內容。《廣東省環境保護廳關于固體廢物污染防治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提出,到2020年,全省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8%以上;到2020年年底,珠三角9市和韶關、梅州等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城市率先實施生活垃圾強制分類,全省95%以上的農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處理。
目前,廣船國際“互聯網+垃圾分類”智能系統已在廣州的一些高校和社區穩定運營,效果顯著。這種智能系統包括高校“綠島”和“GSI城市驛站”兩種模式。廣船國際將逐步實現綠島模式在廣州地區高校的全覆蓋,并進一步大規模推廣應用“GSI城市驛站”模式。
創新合作模式 助力技術升級
當前,許多船企正在向智能化、綠色化轉型邁進,技術升級是其中極為重要的一環。瞄準這一需求,近年來,國內外相關企業推出了大量新技術和裝備。已在船企中應用的智能倉儲系統,面向修船生產的高效智能涂裝裝備,針對船企VOCs治理的工程系統,船舶大包裝涂料的IBC包裝解決方案等都是可以替代傳統技術和工藝的創新之舉。而從大包裝涂料批量使用的成功經驗來看,推廣應用一些新技術和裝備,創新合作模式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船企人士看來,IBC罐體設計也許并不十分復雜,但產品具有的實用、經濟、高效、安全和環保優勢,引起了部分船企的極大興趣。如果只是扮演產品銷售和售后服務的角色,這種新工藝很難在短時間內獲得認可。實際上,項目運營方以三方合作形式,在空罐發運、成品配送、空罐回收等流程上提供了全方位的服務,船企只需租賃罐體、提供準確的涂料訂貨信息即可。這直接減輕了船企在涂裝方面承擔的環保和管理壓力。
和大包裝涂料一樣,很多以產業化應用為目標的新技術和裝備在發展初期都面臨著不小的困難。比如,有的新型裝備因為投資巨大,對很多經營壓力極大的船企來說顯得“高不可攀”。同時,由于與傳統的技術和工藝有著極大差異,船企往往會對新技術和裝備的可靠性及使用效果存有疑慮。另外,新技術和裝備對人員技能水平和內部管理能力提出的新要求,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大技術升級的難度。
因此,有必要通過創新合作模式突破難關,加快應用有發展前景的新技術和裝備。業界人士建議,在這一過程中,船企可以發揮更為積極的作用。來自船舶行業外的新技術和裝備必須借助示范應用才能不斷優化技術、拓展市場。同時,有的船企本身也主導或參與了一些技術創新項目。以多元化、市場化的跨界合作匯聚各方優勢,在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前提下,探索建立能夠長久運行的合作機制,不斷優化項目操作流程,必將促進新業務的快速成長。

為你推薦
造船業是重點!廣東省將迎來一批船舶更新訂單

近日,《廣東省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的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正式發布。《方案》提出,聚焦船舶等重點行業,以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為重點方向,實施工業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提質增效行動...
2024-04-18 16:59:37
到2027年新增30艘!浙江省推動新能源船舶建設

4月9日,《浙江省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若干舉措》(簡稱若干舉措)正式發布。若干舉措旨在貫徹落實此前國務院發布的《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進一步釋放浙江省投資和消費潛力,培育新質生產力,加快推動高質量發展。...
2024-04-10 10:55:24
17艘!頭號造船大省又有一批訂單

近日,江蘇省人民政府辦公廳正式發布《加快打造更具特色的“水運江蘇”三年行動計劃(2024-2026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行動計劃》旨在充分發揮江蘇海江河湖聯動的特色優勢為基礎,致力于推動水運聯網、補網、強鏈,構建現代化水運體系...
2024-04-09 14:25:35
10部門發文!造船業重要導向

日前,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等10部門正式發布《綠色低碳轉型產業指導目錄(2024年版)》(簡稱目錄)。目錄在2019年版本的基礎上,結合綠色發展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對內容進行了修訂,旨在培育壯大綠色發展新動能,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
2024-03-18 17:42:48
手持訂單上千艘 !江蘇船企勞務工100%返崗

根據相關統計數據,截至2023年年底,江蘇船企手持訂單達943艘、6552 9萬載重噸,占全球市場份額的25 8%。充足的訂單在滿足江蘇骨干船企未來數年生產需求的同時,也對這些船企確保高質量交船提出了巨大挑戰。...
2024-03-15 15:31:14
央視經濟信息聯播:造船產業新風向

春節過后,船企“起步即沖刺”,接新單、抓生產、交新船……在此背景下,船企的生產現場發生了哪些變化?哪些船型更受市場歡迎?...
2024-03-08 09:25:48
495艘!頭號造船大省拿下全球近1/3訂單

2月19日,江蘇新時代造船有限公司新建13000TEU大型集裝箱船“新時代聚力3”號安全出江試航。該船是農歷新年長江江蘇段首艘出江試航的大型船舶,預示著頭號造船大省開啟了“龍騰四海”的新征程。...
2024-02-21 19:2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