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天84艘訂單!湖北加速打造內河綠色智能船舶產業集群
一天簽約84艘智能船舶建造合同,訂單金額約54億元,總投資24億元的兩家綠色智能船舶產業園同步開工建設,內河船舶工業大省湖北省正在加快推進建設全國內河綠色智能船舶制造基地,打造中國最大的內河綠色智能船舶產業集群。
黃岡市船企簽下84艘智能船舶訂單訂單金額共計54億元
據黃岡市經信委消息,12月22日,湖北省內河綠色智能船舶試點示范推進會在黃岡市區召開,會上黃岡市船企簽下84艘智能船舶訂單,訂單金額共計54億元。
當天在大會的綠色智能船舶訂單簽約儀式上,湖北合創重工有限公司、湖北長江船舶供應鏈公司與信源企業集團有限公司、廣西長海船務有限公司、舟山萬舸航運有限公司等單位簽訂江海聯運新能源集散兩用船、瀝青船、重吊船、標箱集裝箱船等57艘訂單,訂單金額約54億元。其中,簽訂俄羅斯伏爾加河江海直達船等綠色船舶等30艘訂單,訂單金額約18億元。
據介紹,流動資金有限、開保函難、原材料采購成本高等問題,是制約船舶企業承接大額訂單的突出瓶頸。經過前期努力,當天會上的產業融合發展合作簽約中,黃岡市湖北合創重工有限公司、武穴市長江船舶修造有限公司均與湖北長江船舶供應鏈有限責任公司簽訂了入鏈協議。
據介紹,湖北長江船舶供應鏈有限責任公司是全國內河唯一專業化的船舶供應鏈平臺公司,可為船舶產業鏈上中下游企業提供綜合信息、物流貿易、科技賦能、金融保障、業態融合“一站式”服務。在以供應鏈思維破解制造供給端瓶頸同時,在航運需求端通過標準化的“綠色智能船舶直租賃產品”和一攬子金融解決方案,破解內河綠色智能船舶初期投資成本高的市場痛點。
當天會上,黃岡市與湖北金控融資租賃有限公司、武漢長海船舶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湖北東湖新能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共同簽署融資租賃、船舶建造合同,簽訂綠色智能公務船、旅游船等27艘訂單。
目前,該公司手持綠色智能船舶訂單量51艘,意向洽談訂單量40艘。船舶供應鏈公共信息服務平臺已經初步搭建完成并上線測試,計劃2024年3月正式投運。
湖北省支持綠色智能船舶產業發展,黃岡被寄予厚望
黃岡是武鄂黃黃國際綜合交通樞紐的重要節點,擁有200 余公里長江岸線,建有6個港口、38個貨運碼頭,港口吞吐量連續兩年居全省第一位,船舶工業基礎較好,是湖北省四大船舶制造產業基地之一。經過數十年的發展,黃岡船舶產業年建造能力260萬載重噸、年修理能力170萬載重噸,擁有船舶修造技術資質企業9家,在化學品船、工程船、江海直達船、散貨船、LNG雙燃料船等細分領域具有明顯優勢,船舶建造業市場份額占全省三分之一,船舶企業數居全省第二,建造能力居全省第三。
今年2月,工業和信息化部與湖北省人民政府簽署《加快內河船舶綠色智能發展合作備忘錄》。此外,《湖北省突破性發展高端裝備產業三年行動方案》《湖北省綠色智能船舶試點示范實施方案(2022-2025)》《湖北省支持綠色智能船舶產業發展試點示范若干措施》等文件密集出臺,黃岡被寄予厚望。
今年7月,《黃岡市綠色智能船舶產業發展試點示范實施方案(2023-2025年)》出臺,提出構建原材料供應、船舶制造、航運于一體的全產業鏈,讓黃金水道發揮黃金效益,全力打造全國內河綠色智能船舶制造示范區。
12月22日上午,湖北省內河綠色智能船舶試點示范推進會召開的同時,黃州綠色智能船舶產業園正式成為全省綠色船舶智能“八大”產業園區建設項目之一,同步開工建設。當天,湖北省綠色智能船舶制造業創新中心、湖北省綠色智能船舶技術創新中心等科研平臺正式掛牌。
黃州綠色智能船舶產業園項目規劃利用長江岸線4360米,建設用地規模8160畝,涵蓋1個綠色智能船舶產業園區、2個產業基地建設,8個產業功能區和多個產業應用場景,已初步具備綠色智能轉型條件,龍頭企業湖北合創重工有限公司是湖北省境內唯一一家“一級II類”大型民營造船企業,年造船能力達到160萬載重噸。
據介紹,總投資78億元的黃州綠色智能船舶產業園,將以支持合創重工為龍頭的綠色智能船舶制造企業轉型升級為重點,按照“統籌規劃、資源整合、分步實施”原則,重點打造“1+2+8+N”產業體系,即打造一個黃州智能綠色船舶產業園;建設“綠色智能船舶總裝建造及產業配套基地、船舶綠色智能服務保障基地”兩個基地;打造“綠色智能船舶總裝建造區、船舶綠色智能產業配套區、船舶智能運營服務區、分段智能制造示范區、綠色智能產業發展區、綠色能源補給示范區、綠色修船示范區、綠色拆船示范區”等八個產業功能區;培育N個智能綠色船舶產業應用場景。
據介紹,聚焦設專業園區、出臺專業政策、完善專業配套,將把黃州船舶產業園打造成為全國領先的新能源船舶和特種工程船舶制造示范基地。項目建成達產后,預計年產值可達150億元以上,帶動就業2萬人,創造稅收15億元。
今年以來,在市區兩級政府及相關部門的支持下,破解了融資難題,目前訂單已達50億。湖北江潤造船有限公司,具有一級Ⅲ類鋼質一般船舶建造資質。造船硬件設施設備齊全,具備承接三萬噸以下國內國際航線各類船舶生產條件。中船重工712所黃岡產業園是黃岡市區重點招商引資項目,也是大別山革命老區首個軍工企業,總投資達16.5億元。整個園區項目建成后,預計年產值可達150億元,帶動就業2萬人,創造稅收15億元。
下一步,黃州綠色智能船舶產業園將以先進的船舶制造技術為基礎,引入現代化信息技術和智能制造技術,提高船舶制造的精度和效率,注重節能、環保、安全等要求,推動船舶產業升級和轉型。
根據《黃岡市綠色智能船舶產業發展試點示范實施方案(2023-2025年)》,黃岡市將加快推進現有船舶制造骨干企業轉型升級,積極探索新發展模式、打造示范船舶、培育試點企業、應用創新成果。到2025年,初步建立技術成熟、配套完善、市場優化、體制健全、利于推廣的綠色智能船舶典型示范應用場景,黃岡船舶產業基地建設初具規模,實現年產值300億元。
內河船舶工業大省,湖北將打造內河綠色智能船舶產業集群
湖北作為內河船舶工業大省,在內河船舶研發、設計、制造、配套等領域具有良好的產業基礎。
近年來,湖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內河船舶綠色智能發展,明確規劃布局,提出產融合作、技改升級、專項補貼等政策措施,著力發展綠色造船、綠色船舶、綠色航運,積極探索科技創新、管理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堅持示范應用、先行先試、穩步推廣,在內河船舶綠色化、智能化、標準化發展取得積極成效。
圖:12月22日,湖北省內河綠色智能船舶試點示范推進會武穴分會場暨湖北省智能化新能源船舶產業園開工儀式舉行。
推進會當天,總投資合計24億元的黃州、武穴園區集中開工。據介紹,此前,總投資50億元的宜都園區已經開工,新洲、枝江、秭歸園區轉型升級步伐加快,江陵園區、武昌內河綠色智能船舶研發設計集聚區建設也在快速推進,隨著標志性園區加快形成,供應鏈平臺加快建設,產融合作模式加快推廣,配套設施加快投用,將實現綠色智能船舶產業串珠成鏈、集鏈成群。
新能源船舶制造成本較高、續航里程偏短,為破解難題,湖北省政府新增1億元專項資金,支持船舶綠色動力技術應用和產業鏈發展,武漢、宜昌、十堰、黃岡等地方政府積極跟進,出臺配套支持政策。
今年初,湖北省委軍民融合辦及多個相關部門聯合發布了《湖北省支持綠色智能船舶產業發展試點示范若干措施》(以下簡稱“《若干措施》”),旨在全面推動湖北省綠色智能船舶產業的快速發展。措施涵蓋了五個重點方面,包括綠色智能船舶的規模應用、配套基礎設施建設、關鍵技術研發及科技成果轉化、產業集聚發展和優化產業發展環境。其中包含16條具體措施,涉及從國家到省、市、縣四級資金的投入和創新政策支持。
措施重點強調了船舶動力零碳、低碳升級的重要性,其中包括支持綠色智能船舶的規模應用,并將其放在優先位置。這一政策旨在加速省內綠色智能船舶試點示范項目的建設,并支持充(換)電基礎設施、綠色航運綜合服務區等配套設施的建設或升級改造。
湖北將打造內河綠色智能船舶產業集群,推動上下游配套產業集聚發展,對首次獲批國家新型工業化示范基地的主體單位,給予一次性500萬元的獎勵。重點在武漢、襄陽、宜昌、黃岡、荊門等地建設綠色智能船舶制造產業示范基地,給予適當考核獎勵。支持總投資2000萬元以上的技術改造投資項目參與競爭,對擇優納入支持范圍的項目,按照項目生產性設備投資額的8%給予補助,單個項目補助金額不低于100萬元,不超過1000萬元。
今年以來,湖北省在內河綠色智能船舶行業在多個關鍵領域取得了顯著成果,包括標準船型譜系的建立、技術標準規范的制定、關鍵系統集成的完善,以及智能船舶技術的發展。為了進一步推動這些成果的轉化和應用,湖北省政府新設立了專項資金,旨在支持綠色智能船舶的科技創新和規模化運用。
推進會當天,湖北省綠色智能船舶制造業創新中心、湖北省綠色智能船舶技術創新中心、湖北長江船舶供應鏈集團綠色智能航運公司、武漢理工大學——合創重工綠色智能船舶制造業技術研究中心、武漢船舶職業技術學院黃岡協同創新中心等科研平臺揭牌,并舉行產業融合發展合作、綠色智能船舶訂單簽約儀式。
近年來,湖北省整合涉船高校、科研院所、高新技術企業等船舶創新資源,筑牢綠色智能船舶“創新鏈”,加速攻克關鍵技術難題,打造“三峽氫舟1號”“長江三峽1號”“華航新能1號”等一批滿足不同場景需求的示范船型,長江、漢江、丹江口庫區等水域LNG動力船舶、電動船舶快速增長,形成“產融合作支持綠色智能內河船舶融資租賃”的典型經驗,產業鏈、創新鏈、資金鏈、人才鏈加速融合。
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至11月份,湖北省船舶工業營收660億元、同比增長15.2%,預計全年產業營收超720億元、同比增長超15%;新接訂單、手持訂單同比分別增長35.3%、32%。2023年,湖北省共有70艘綠色智能船舶先后開工,湖北省內電動示范船(含在建)已超150艘。

為你推薦
造船業是重點!廣東省將迎來一批船舶更新訂單

近日,《廣東省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的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正式發布。《方案》提出,聚焦船舶等重點行業,以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為重點方向,實施工業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提質增效行動...
2024-04-18 16:59:37
到2027年新增30艘!浙江省推動新能源船舶建設

4月9日,《浙江省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若干舉措》(簡稱若干舉措)正式發布。若干舉措旨在貫徹落實此前國務院發布的《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進一步釋放浙江省投資和消費潛力,培育新質生產力,加快推動高質量發展。...
2024-04-10 10:55:24
17艘!頭號造船大省又有一批訂單

近日,江蘇省人民政府辦公廳正式發布《加快打造更具特色的“水運江蘇”三年行動計劃(2024-2026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行動計劃》旨在充分發揮江蘇海江河湖聯動的特色優勢為基礎,致力于推動水運聯網、補網、強鏈,構建現代化水運體系...
2024-04-09 14:25:35
10部門發文!造船業重要導向

日前,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等10部門正式發布《綠色低碳轉型產業指導目錄(2024年版)》(簡稱目錄)。目錄在2019年版本的基礎上,結合綠色發展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對內容進行了修訂,旨在培育壯大綠色發展新動能,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
2024-03-18 17:42:48
手持訂單上千艘 !江蘇船企勞務工100%返崗

根據相關統計數據,截至2023年年底,江蘇船企手持訂單達943艘、6552 9萬載重噸,占全球市場份額的25 8%。充足的訂單在滿足江蘇骨干船企未來數年生產需求的同時,也對這些船企確保高質量交船提出了巨大挑戰。...
2024-03-15 15:31:14
央視經濟信息聯播:造船產業新風向

春節過后,船企“起步即沖刺”,接新單、抓生產、交新船……在此背景下,船企的生產現場發生了哪些變化?哪些船型更受市場歡迎?...
2024-03-08 09:25:48
495艘!頭號造船大省拿下全球近1/3訂單

2月19日,江蘇新時代造船有限公司新建13000TEU大型集裝箱船“新時代聚力3”號安全出江試航。該船是農歷新年長江江蘇段首艘出江試航的大型船舶,預示著頭號造船大省開啟了“龍騰四海”的新征程。...
2024-02-21 19:2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