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交船24艘!外高橋造船2024年生產經營創新高
12月20日,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旗下上海外高橋造船有限公司與荷蘭SBM OFFSHORE公司正式簽署第6艘230萬桶“通用型”海上浮式生產儲油船(FPSO)船體建造合同,彰顯其在這一世界獨創船型建造方面日益凸顯的綜合實力、市場影響力和品牌效應。
隨著這一重量級訂單的落地,公司大幅度超額完成年度經營計劃,進一步夯實“郵輪引領,一體兩翼”戰略全面實施的堅實基礎。同時以交船24艘/259.1萬載重噸,超產2艘商品船的佳績,創下近年來新高,超額完成全年生產經營任務,為2024年圓滿收官注入最強音。
一億載重噸,一座里程碑
2024年11月14日,這一天將載入中國船舶工業發展史冊。外高橋造船建造的第5艘世界獨創230萬桶通用型FPSO“捷豹”號簽字交付。至此,公司成立25年來完工交付579艘(座)船舶和海工平臺,總噸位累計達到1億2587載重噸,成為我國第一家完工總量突破1億載重噸大關的船企,書寫中國造船業發展新歷史。
從2003年6月交付公司的第一個完工交付的項目,15萬噸FPSO“海洋石油111”號,到2024年11月交付世界獨創230萬桶通用型FPSO“捷豹”號,短短的21年零5個月,外高橋造船實現了一億載重噸的里程碑目標,以年均交付27艘/476.2萬載重噸的驕人業績穩居中國第一,發展成為全球唯一一家能夠同時組織郵輪、汽車運輸船(PCTC)、集裝箱船、散貨船和油船等大型民船以及海洋工程裝備生產的造船企業,被譽為當代中國船舶工業跨越式轉型升級的典范。
外高橋造船成立25年來,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第一個十年,從昔日的一片蘆葦荒灘蛻變為一座國內實力最強、令世界矚目的現代化船廠,并以“三年基本出船、四年竣工驗收”的“SWS速度”驚艷亮相。從此,外高橋造船乘風而上,一路刷新記錄,造船規模躋身世界前列,生產效率和盈利能力國內領先,成為世界造船格局中的重要力量。
第二個十年,外高橋造船充分遵循市場經濟規律,苦練內功提升可持續發展能力,堅持自主創新推動現代造船模式落地,持續豐富企業文化內涵增強企業凝聚力,應對外部挑戰,在危機中尋找機遇,開啟科技創新、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之路,高端產品層出不窮,交船總量持續攀升。2011年造船完工量突破800萬載重噸,是中國第一家也是迄今為止唯一一家實現年完工量突破800萬載重噸的船企。成功建造交付世界第六代3000米深水半潛式鉆井平臺“海洋石油981”,填補我國在深水鉆井特大型裝備項目上的空白;國產大型郵輪項目正式啟動,標志著中國郵輪產業邁入歷史新紀元,成為我國高端船海產品研制的開路先鋒。
十四五以來,外高橋造船實施“郵輪引領、一體兩翼”高質量發展戰略,圍繞“夯實大型郵輪主體地位、提高民船海工盈利能力”的經營方針,堅持創新驅動、深化精益管理、推進數智轉型,企業規模效益水平穩步提升,開啟高質量可持續發展新征程。特別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11月4日,歷經八年科研攻關、五年設計建造,國產首艘大型郵輪“愛達·魔都號”在外高橋造船命名交付,標志著中國又一次成功摘取世界造船業“皇冠上的明珠”,成為全球唯一一個目前同時建造航空母艦、大型液化天然氣(LNG)運輸船、大型郵輪的國家,為我國由造船大國向造船強國奮勇邁進做出了卓越貢獻。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無畏艱難才能登高望遠。成立25年來,外高橋造船始終堅持科技創新,推進精益生產,促進產品結構優化升級,實現民船、海工、郵輪三種不同管理特點產品的協同發展,建立極具外高橋造船特色的企業數智化管理模式,書寫郵輪做“盈”、海工做“強”、民船做“精”、應用及服務“突破”新篇章,樹立起中國船舶工業數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聚力發展新質生產力、深入推進新型工業化的新標桿,成為中國船舶工業日益強盛、蛻變壯大、問鼎世界造船之巔的生動注腳和縮影。
民海郵各領風騷
開啟我國大型郵輪建造2.0新時代。2024年4月20日,外高橋造船建造的第二艘大型郵輪“愛達·花城號”迎來塢內連續搭載總裝里程碑節點。這標志著中國船舶工業在初步掌握大型郵輪設計建造關鍵核心技術的同時,向著批量化、系列化建造大型郵輪的目標又邁出了具有開創性意義的重要一步。
建造過程中,外高橋造船持續推進郵輪關鍵設計建造技術研究,初步構建郵輪設備振動特性數據庫,形成自主仿真分析等相關技術,持續提升大型郵輪設計建造核心功能。目前,“愛達·花城號”船體結構建造已進入最后的沖刺階段,正有序推進艏/艉/機艙棚區域的三條主線工程,向著2025年1月中旬實現整船貫通里程碑節點奮力邁進。
“異船同塢”漸入佳境。多型產品同塢同節拍混線建造新模式經過一年多的實踐,日臻完善且成效凸顯。該公司以推進工序前移、實現高效建造、縮短船塢周期為抓手,深入推進精益生產,深化產品工藝策劃,鞏固“三取消”“四清零”成果,出塢完整性達到90%以上,船塢周期不斷被刷新。
12月2日,外高橋造船首制8600車位液化天然氣(LNG)雙燃料動力大型汽車運輸船順利出塢。該新船型首次與其他3艘常規船型在一個船塢里建造,就實現了同塢同節拍生產,達成船塢周期100天既定目標,即下塢至起浮50天、起浮至出塢50天。
該船創新性采用全寬型立體大總段搭載工藝,有效減少活動甲板、散裝坡道和立柱的起吊數量;以液罐艙總段作為定位總段,向前快速推進雙層底和車庫區域成型,向后快速推進機艙區域成型;在半船階段,緊緊圍繞軸舵系、固定壓載、燃氣和滾裝工程等主線目標快速推進結構完整性,實現快速搭載,與其他船型保持同頻同節奏,跑出“加速度”,令業界嘖嘖稱奇。
據統計,2024年,一號船塢實現每43天開一次塢門、二號船塢也實現了3型6批共計7艘產品(1艘FPSO、3艘7000TEU集裝箱船、3艘11.4萬噸阿芙拉油船)的出塢,創下歷年來新高。
節拍化、批量化建造成為常態。7000TEU中型集裝箱船是外高橋造船近年來精心打造的又一品牌船型,累計手持訂單達到39艘,船型細分領域位居全球船企之首。
外高橋造船清醒地認識到,要做強細分市場有品牌影響力的船型,關鍵是堅持創新工藝工法,持續縮短建造周期。因此,在該船型建造中,確立了“快速、高效、高標準、高質量”的指導思想,精準策劃生產計劃,特別強調嚴謹性、嚴密性和嚴肅性,全力確保交船節點。
據統計,自2023年6月交付首制7000TEU集裝箱船以來,累計交付31艘,其中2024年批量交付了19艘,平均一個月交付2艘,走出了專屬節拍、跑出了獨有速度。
經營開拓實現新突破。外高橋造船依托于豐富的建造船譜和雄厚的技術儲備,開拓新市場,取得新突破,實現訂單量和價齊提升。
公司自主研發設計的11000TEU、14000TEU和19000TEU 三款集裝箱新船型,一經推出便得到市場的熱烈響應,均實現了訂單突破。特別是,闊別多年成功回歸超大型原油輪(VLCC)市場。
外高橋造船手持訂單不僅有大型郵輪、大型和超大型汽車運輸船、超大型FPSO,還有中大型、超大型集裝箱船,大型、超大型油船等,中高端船型比列首次達到100%,使在建船型更為多樣,產品結構更為合理,生產任務更為飽滿。
科技創新結碩果
外高橋造船始終將科技創新作為引領高質量發展的第一動力,堅持創新驅動,持續攻關,不斷增強技術競爭力,堅定走“求質向新”高質量發展之路。
成效顯現,成果豐碩。2024年,外高橋造船完成氨燃料動力推進關鍵技術研究,形成全系列散貨船氨燃料系統解決方案;30萬噸氨雙燃料動力VLCC、10400TEU甲醇雙燃料集裝箱船,以及一型擁有自主產權的自升式鉆井平臺獲得AIP認證。
工藝革新助力生產效率提升。今年以來,外高橋造船積極推進零件/部件/舾裝/工藝模塊化建造,推進實施“六無作業法”,創新性開展總段鏜孔塞軸裝槳、泵艙完整性建造、半船主機吊裝、箱船出塢前100%試箱、艙口蓋一次吊裝工藝、雙燃料動力船舶二合一試航等新工藝新工法,不斷提升半船機艙完整性,持續縮短船塢及碼頭周期。
行業認可度持續提升。2024年,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發布《2023年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發展示范名單》,外高橋造船申報的“面向大型郵輪巨復雜系統工程的數字化船廠創新領航項目”成功入選“數字領航”榜單,成為該榜單自2022年設立以來船舶行業唯一上榜企業。
榮獲中國船舶集團科技進步獎8項、船海聯盟專利金獎2項,順利通過上海市設計創新中心復評,“8萬總噸級郵輪船型平臺”入選工信部首屆精工設計優秀案例,“郵輪綠能中繼樞紐”項目以總分第一的成績獲得中國船舶集團首屆“逐夢深藍”科技創新大賽二等獎,好望角型散貨船通過制造業單項冠軍復核,主編的《海洋移動鉆井平臺鉆井系統配置和技術要求》和參編的《船舶內裝材料計權隔聲指數測量方法》兩項國家標準獲批發布。
還入列2024年上海企業100強、上海制造企業100強、上海新興產業企業100強、上海百強成長企業50強和“上海高新技術企業創新百強”榜單前25。
數智化邁新步伐
外高橋造船重點圍繞研發設計、生產運營、供應鏈協同、智能制造等方面,加快數字化轉型。
研發設計方面,持續拓展數據服務平臺(DSP)在全流程設計中的應用范圍,構建體系化程度更高的數字化設計輔助模式,其中DSP項目協同意見系統2.0已于8月上線;推動民海郵標準庫統一,優化二次開發工具體系,以VLCC項目為驗證載體,推進一體化三維數字設計技術(IDUD)的應用與突破。
生產運營方面,先后上線智能物料管理平臺(IMMP)、鋼料堆場管理系統(YMS)、智能車聯物流管理平臺、遠程檢驗平臺、空壓系統智慧管理云平臺、能耗在線監測系統、二三類勞務“一張表”(二期)等,進一步推動公司信息可視化、管理數字化、運營便捷化。
智能制造方面,第二艘大型郵輪啟用新型“輕量化數模下現場”模式,11.4萬噸阿芙拉型油輪、8600車PCTC等項目實現基于三維數字化模型(DMP)的可視化施工。此外,結合船舶總裝建造數字化提升的要求,發布“11410”數字化轉型規劃,明確未來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化升級路徑。
精益管理出成效
在中國船舶集團的統籌指導下,外高橋造船聚焦“2+4+N”精益管理推進體系建設,推進精益管理體系化、常態化落地實施。
強化精益生產。針對生產資源要素短缺等系列問題,建立月度物量及資源平衡機制,統籌協調生產計劃與資源配置;強化造船工程計劃管理,實現吊車、場地、計劃多維度統一;圍繞成本剛性管控和勞務“一張表”項目,提升勞務用工綜合管理水平。
注重精益質量。以作業區為載體,以過程監督和產品質量管控為主線,以成熟度評價為抓手,推動自主質量管理水平不斷提升,獲得上海市高端裝備智能制造現場管理“五星級”榮譽。
把牢精益安全。持續開展本質安全技術研究,建立健全安全自主管理體系,構建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機制,積極推進作業現場安全管控,順利通過軍工單位安全生產標準化達標一級評審。同時,在精益倉儲物流、精益財務等方面持續提升改進,深入推進成本工程專項行動,全年預計實現經濟效益超2億元。
揚帆遠航,未來可期。外高橋造船將堅定聚焦郵輪做“盈”、海工做“強”、民船做“精”、應用及服務“突破”的發展總基調,在中國船舶集團的正確領導下,堅持價值導向,以科技創新為驅動,加快數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步伐,聚力發展新質生產力,深入推進新型工業化,全力打造“中國領先、世界一流”具有強大國際影響力的船舶總裝智能化企業,續寫“郵輪引領,一體兩翼”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為你推薦
收購美國“最大”船廠!造船巨頭進軍全球海洋防務市場

韓國韓華集團12月20日表示,該公司最終完成了收購美國主要商船建造企業Philly船廠100%股份的各項程序。這距離今年6月20日韓華集團與Philly船廠的母公司...
2024-12-22 18:14:00
蕪湖造船廠三型新船型發布:科技探索與行業共進之旅

2024 年12月18日,蕪湖造船廠全資子公司上海海智智源科技有限公司與三點水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成功舉辦新產品發布會,現場發布7000T級油化船、淺吃水型MR油船和3000T 集散兩用換電標準船。其中7000T級油化船和淺吃水型MR油船獲得BV認證機構頒發的BDA證書。...
2024-12-21 19:44:54
阿法拉伐與中遠海運重工簽訂業務合作框架協議

近日,阿法拉伐與中遠海運重工有限公司正式簽訂業務合作框架協議,此次合作聚焦船用設備售后服務領域,旨在進一步整合雙方優勢資源,共同構建綠色航運服務和綠色船舶維修新藍圖。...
2024-12-20 19:07:04
廣船國際與中船廣西簽訂PCTC滾裝設備鋼結構項目合同

12月19日,中國船舶廣船國際與中國船舶廣西造船攜手簽訂10800車系列汽車運輸船滾裝設備鋼結構項目合同。...
2024-12-20 06:29:03
DH造船氨雙燃料蘇伊士型油船通過DNV原則性認可

韓國DH造船12月15日表示,該公司與相關機構共同開發的氨雙燃料動力蘇伊士型原油運輸船概念設計獲得了DNV船級社頒發的原則性認可(AiP)證書。...
2024-12-20 06:26:00
連續5年高增長,長宏國際成為舟山首個百億船企

11月29日,船東MSC首制兩艘11500箱LNG雙燃料集裝箱船同日出塢。12月2日,船東EPS第二艘11 5萬噸油輪上船臺。12月5日,船東Lakaridis首艘5萬噸油輪上船臺。...
2024-12-19 21:06:17
舟山中遠海運重工智能環保自動噴涂機器人通過驗收

12月18日,舟山中遠海運重工自主研發的智能環保型自動噴涂機器人在1號船臺“YASA STAR”輪上順利完成科研項目現場驗收。...
2024-12-19 20:58:09
惠生清潔能源獲尼日利亞FLNG項目FEED合同

上海,中國 – 惠生清潔能源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惠生清潔能源”)榮幸宣布,與Ace Gas & FLNG(以下簡稱“Ace”)正式簽署了計劃在尼日利亞部署的3MTPA FLNG和230MW Power Barge項目FEED合同。...
2024-12-19 12:00:47
上海中遠海運重工45萬桶FSO獲法國船級社AIP

日前,上海中遠海運重工自主研發的“450,000 BBLS FSO(浮式儲卸油裝置)船型”獲得法國船級社(BV)頒發的原則性認可(AIP)證書。...
2024-12-18 20: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