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5艘!新交付為綠色航運注入新動力
2025-08-23 20:17:35
來源:中國船檢
編輯:
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中遠海運洋浦”輪/央視新聞客戶端
相關數據顯示,2025年,全球替代燃料船舶交付量將達峰值,285艘交付量較2024年同比增長48%左右,增長覆蓋多個船型領域。具體到今年上半年,集裝箱船在雙燃料船舶轉型中持續領先,散貨船和油船以較小型船為主,且其脫碳選擇具有場景靈活性,汽車運輸船領域則交付了今年唯一的1艘甲醇雙燃料船。
首批,迅速集結
隨著HD現代重工為馬士基建造的“AXEL MAERSK”輪于2025年5月21日成功交付,全球首支由大型甲醇雙燃料集裝箱船組成的低碳船隊正式建成。馬士基表示:“我們完成了全球首個大型甲醇雙燃料集裝箱船系列的建造,這支具有標志意義的船隊體現了當雄心與行動相結合時,凈零排放的未來并非遙不可及。”
“AXEL MAERSK”輪總長336.78米、型寬53.5米,與其11艘姊妹船采用業界首創的創新設計,將橋樓和住宿區置于船舶最前端,從而確保了航行過程中的燃料使用效率,煙囪位于船舶后端單側,配備由Everllence研發的雙燃料發動機,可使用甲醇和傳統船用燃料航行,輔機同樣采用甲醇雙燃料。
2024年1月,HD現代重工為馬士基建造的甲醇雙燃料16000TEU集裝箱船首制船“ANE MAERSK”輪命名,此后一年半的時間里,該系列12艘船陸續交付。
同為“雙子星”成員,赫伯羅特于近日宣布接收其12艘液化天然氣(LNG)雙燃料23000TEU集裝箱船系列船最后1艘“WILHELMSHAVEN EXPRESS”輪。赫伯羅特于2020-2021年訂造了12艘LNG雙燃料23000TEU船,由此成為業內首批進入該尺度雙燃料集裝箱船領域的班輪公司之一。這一系列新船將為其到2045年實現氣候中和的目標做出重要貢獻。由于采用新型雙燃料技術,這些LNG雙燃料船還可以使用生物甲烷和合成甲烷等非化石燃料,因此在航行期間幾乎不會產生二氧化碳排放。
隨著“WILHELMSHAVEN EXPRESS”輪交付,赫伯羅特打造的“快航”系列船項目收官,12艘23000TEU雙燃料集裝箱船集結“雙子星”。2020年,赫伯羅特啟動雙燃料大型箱船建造計劃,分兩批訂造了上述12艘運力。
今年3月,江南造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簡稱江南造船)為太平船務建造的LNG雙燃料14000TEU集裝箱船系列船的最后1艘“KOTA EMBUN”輪命名交付,同時,該船還是太平船務旗下船隊中第1艘裝有風流導板的綠色環保型集裝箱船。作為首批訂造雙燃料集裝箱船的亞洲班輪公司,太平船務的船隊更新計劃正加速推進,該系列雙燃料箱船的收官標志著該公司在推動綠色航運發展方面又取得了新的飛躍。
該系列船共計4艘,總長335米、型寬51米,為江南造船自主研發設計“鯤系列”(KUN-14N)大型集裝箱船,選用MARK III型燃料艙,可同時采用氨燃料預留設計,船舶配備全球新一代智能控制廢氣再循環(iCER 2.0)系統雙燃料主機,可以通過特定算法自動跟蹤并動態調整空氣和燃氣比例,因此和以往機型相比,氣體模式下的甲烷逃逸可降低50%,二氧化碳排放減少25%。同時,該系列船在任務自動化系統設計和裝置配備方面使用人工智能及物聯網技術,以此提高船舶運營效率和船員工作效率。根據計劃,4艘LNG雙燃料14000TEU集裝箱船將被部署在太平船務的WS2航線上。
船隊建設方面,一些頭部班輪公司正在醞釀更大的運力投入。
中遠海控控股子公司東方海外(國際)有限公司向南通中遠海運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和大連中遠海運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簽訂造船協議,以2.2億美元/艘的價格訂造14艘甲醇雙燃料18500TEU集裝箱船。對于此次造船,中遠海控表示,符合該公司穩步提升船隊運力、實現長期均衡發展、進一步鞏固行業地位及持續推進集裝箱運輸業務全球化發展的長期發展戰略。隨著這批訂造船舶加入船隊,中遠海控將在全球服務網絡中實現更均衡的發展,并提升在傳統及新興市場的核心競爭力。
長榮海運則在2月向兩家船廠共計訂購了11艘LNG雙燃料24000TEU集裝箱船。未來,該批集裝箱船的交付完全可支撐長榮海運所在航運聯盟的遠東-西北歐航線搭建,與此同時,在綠色航運轉型的背景下,這批LNG雙燃料運力也將成為該公司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
面對全球綠色航運趨勢與區域貿易鏈重構的多重挑戰,萬海航運正以史無前例的規模推進船隊升級。4月,萬海航運分別與三星重工和HD現代三湖簽訂共計4艘甲醇雙燃料16000TEU集裝箱船建造合同,而這份訂單則是去年該公司在上述兩家船廠建造8艘同型船的延續。這意味著萬海航運正在打造一支由12艘16000TEU船組成的甲醇雙燃料船隊。
首艘,甲醇為主
2025年6月20日,由揚州中遠海運重工有限公司建造國內首制甲醇雙燃料16000TEU集裝箱船“中遠海運洋浦”輪交付。該船的成功交付實現了大型甲醇雙燃料箱船建造領域“國內船東第1單、國內船廠交付第1艘、國產甲醇主機第1次實船應用”三個歷史性突破。
“中遠海運洋浦”輪總長366米、型寬51米,最大裝箱量16136TEU,配備11000立方米超大甲醇儲存艙,支持遠東至北美東海岸航線單程航行,無需中途加注燃料。船舶搭載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船集團)旗下中船溫特圖爾發動機有限公司(WinGD)自主研制的國產首臺套甲醇雙燃料主機、甲醇雙燃料船用鍋爐,以及國內首次應用于集裝箱船的甲醇發電機組,雙燃料系統可根據航線需求自由切換燃料模式,運營靈活性與穩定性達到國際頂尖水平。
在綠色低碳指標方面,“中遠海運洋浦”輪創造多項行業紀錄,如燃油模式及甲醇模式能耗指標全球領先,船舶能效設計指數(EEDI)達第三階段標準,比基準線低54.4%。船舶創新采用“品”字形甲醇儲存艙設計、淡水吹掃系統等技術,通過163項技術課題攻關和31項發明專利布局,構建了全方位安全保障體系,成功解決甲醇燃料應用的安全隱患。船舶設計融合高效能與智能化優勢,流線型船體結合高效螺旋槳、全懸掛扭曲舵,大幅降低水阻,世界最大容量等級永磁軸帶發電機在改善機艙環境的同時,降低了維護成本,船舶智能系統通過實時數據采集與分析,可實現航路優化、設備健康監控及船體結構安全預警,中央控制系統(ACMS)則大幅提升船舶管理效率。
“中遠海運洋浦”輪卓越的能源利用效率為航運節能減排樹立了新標桿,更以“中國智造”為全球航運業綠色低碳轉型提供了“中國方案”。
6月18日,“BERLIN MAERSK”輪命名儀式在HD現代重工蔚山船廠舉行。這是馬士基接收的第1艘甲醇雙燃料17480TEU集裝箱船,也是目前全球載箱量最大的甲醇雙燃料船,該系列另外5艘姊妹船正在建造。“BERLIN MAERSK”輪將于7月7日首航上海港,之后在AE3航線上執行運輸任務。
與馬士基打造的甲醇雙燃料16000TEU船相比,“BERLIN MAERSK”輪船體更寬,集裝箱裝載量更大,是馬士基船隊中迄今載箱量最大的1艘甲醇雙燃料集裝箱船,也是全球首艘運力超過17000TEU的甲醇雙燃料船。該船的投入使用意味著馬士基旗下甲醇雙燃料船隊規模進一步擴展,從而增強了其在全球航運市場中的影響力。馬士基表示,“BERLIN MAERSK”輪及其姊妹船的陸續加入是公司持續構建適用于多種脫碳路徑船隊的重要一步,既是馬士基保持全球海運競爭力的關鍵,也是向脫碳轉型的基石。隨著“BERLIN MAERSK”輪的交付,馬士基現有甲醇雙燃料集裝箱船已經擴展至13艘,包括12艘16000TEU船和1艘2100TEU支線集裝箱船。
2023年,達飛海運集團訂造了12艘甲醇雙燃料13000TEU集裝箱船,該系列船以門捷列夫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命名,今年3月,全長335米、型寬51米的“CMA CGM IRON”輪作為首制船交付。計劃至2026年底前,該系列另外11艘分別以“鈷、氬、鉑、汞、氦、氪、釷、鋨、銀、銅和金”命名的姊妹船將全部交付運營。
全球首艘、世界最大的LNG雙燃料24000TEU集裝箱船“CMACGM SEINE”輪由滬東中華造船(集團)有限公司(簡稱滬東中華)為達飛海運集團建造,已于4月交付“CMA CGM SEINE”輪是繼成功建造雙燃料23000TEU船后,滬東中華為達飛海運集團建造的最新款超大型集裝箱船,該系列船共有4艘,總長399米、型寬61.3米、型深33.5米,配備18600立方米薄膜式燃料艙,其所裝載的LNG可為船舶提供單個航次近2萬海里的綠色動力。與同類型燃油船相比,該船在環保性能方面大幅提升,二氧化碳排放減少約20%,氮氧化物排放減少達85%,顆粒物與硫氧化物排放幾乎消除,降幅達到99%。
首創,技術推動
2025年5月13日,常石造船交付全球首艘甲醇雙燃料65700載重噸Ultramax型散貨船“GREEN FUTURE”輪。這艘散貨船采用“TESS66 AEROLINE”設計,船長和型寬維持通用性,均與“TESS64 AEROLINE”型設計相同。常石造船官網顯示,“GREEN FUTURE”輪通過改良過船型和減輕的船體重量來實現淺吃水裝載性能,艙容達到該型船中最大的81500立方米,而船舶載重量仍可保持為65700噸。常石造船獨有的“AEROLINE”是一種可降低風壓阻力的技術,將居住區外多棱角設計與新開發的艏部線型形狀結合,艏部上部形狀為類似無棱角的圓形,從而可將風壓阻力減少10%左右。
“GREEN FUTURE”輪由日本郵船旗下子公司NYK Bulk&Projects Carriers從神原汽船租賃,是日本郵船船隊中第1艘配備甲醇和重油雙燃料發動機的散貨船,標志著日本郵船在追求可持續航運營運方面向前邁出了重要一步。
今年初,廣船國際有限公司(簡稱廣船國際)為Hafnia與Socatra成立的合資公司Ecomar建造的4艘49500載重噸甲醇雙燃料化學品/成品油船中的首制船“ECOMAR GASCOGNE”輪命名。該船為廣船國際自主研制的新一代甲醇雙燃料油船,總長183米、型寬32米、設計吃水11米,服務航速14.5節,配備軸帶發電機發、消渦鰭、槳前導管、扭曲舵等裝置以提升節能效果,并設計預留了節能風筒基座以備后期安裝。
在該船型的研發設計中,廣船國際大力推進關鍵核心技術國產化,采用國內自主研發設計的新一代甲醇雙燃料系統及首臺甲醇雙燃料主機,全船設備國產化率達95%。船舶集成多項行業首創技術,如搭載廣船國際自主研發的甲醇供給單元,突破核心設備國產化瓶頸,配置國產首臺套甲醇主機,實現動力裝備自主可控,電力系統創新采用永磁軸帶發電機與軸發單機運行模式,船舶能耗和碳排放大幅降低,成為全球綠色航運標桿船型。
上海外高橋造船有限公司(簡稱外高橋造船)為Union Maritime Limited建造的全球首艘風帆助推阿芙拉型油船“BRANDSHATCH”輪,通過風能與現代減排技術的結合,為全球航運業綠色低碳轉型帶來了全新選擇和實施路徑。
“BRANDSHATCH”輪總長249.95米、型寬44米,可裝載超過80萬桶原油產品,以將傳統風能轉化為智能化現代推進力為核心技術顛覆點,配備三桅高度超過40米的硬質翼型風帆,在航行中能夠依托數字控帆系統根據氣象數據實現實時智能動態調整帆角,通過機械液壓傳動系統實現升降、開合和旋轉,為船舶提供額外推力,從而大幅減少主機的燃油消耗,減少碳排放的同時有效提升船舶運營效能。
區別于傳統的阿芙拉型油船,“BRANDSHATCH”輪在建造中面臨的最大挑戰在于其風帆助推系統的安裝及調試相關工作,包括風帆系統與船體結構的適配性問題、風帆基座穩定性問題,以及由于加裝風帆系統對整體建造流程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項目團隊靈活調整并對工藝進行創新,突破性地采用“三位一體基座架構”設計,使船體甲板其能夠更高效地承受與分散壓力,提高風帆系統基座的穩定性。5月21日,由招商局能源運輸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招商輪船)訂造、招商局工業集團有限公司(簡稱招商工業)承建的全球首艘9300車甲醇雙燃料汽車滾裝船“CM HONG KONG”輪成功下水。
“CM HONG KONG”輪是招商輪船訂造的系列甲醇雙燃料汽車滾裝船中的首制船,總長219.9米、型寬37.7米、型深14.9米,設計航速19節,搭載由甲醇雙燃料主機、甲醇雙燃料輔機、甲醇雙燃料鍋爐、甲醇供給單元等構成的甲醇能源生態系統,是全球首艘采用綠色能源甲醇作為主要動力來源的汽車滾裝船,為全球汽車滾裝船低碳轉型提供了創新樣本。
全球首艘以風能為主要動力的商業滾裝船“NEOLINER ORIGIN”輪也已于今年初成功下水。這艘標志著全球航運業向低碳可持續發展邁出重要一步的創新型滾裝船由法國航運企業Neoline開發,全長136米、型寬24.2米,車道長度1200米,并可裝載265個標準尺寸集裝箱。該船最大亮點在于配備2桅可折疊的伸長高度為76米的高碳纖維硬質風帆,總帆面積接近3000平方米。動力方面,該船大部分動力源于風帆(可實現60%-70%的風力推進效率),其余動力則由柴油-電力混合系統提供。另外值得一提的是,“NEOLINER ORIGIN”輪還能實現強風時通過螺旋槳回收動能并將其轉換為電力,以進一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為你推薦
大單不斷!LNG動力過渡期有多長?

近日傳出多家航運企業訂造液化天然氣(LNG)雙燃料動力船以及將已投放訂單的船舶燃料從甲醇改為LNG的消息,如馬士基計劃訂造最多12艘18000TEU LNG雙燃料動力集裝箱船...
2025-08-22 21:14:51
手持訂單創新高!七成中國船廠造!集裝箱船市場危機漸近?

集運市場研究機構Linerlytica在其最新報告表示,經歷了過去12個月的訂單潮,當前集裝箱船手持訂單已經達到1040萬TEU,創下歷史新高;手持訂單占現有船隊比例攀升至31 7%,是2010年以來的最高水平。...
2025-08-20 06:15:51
僵尸船廠產能何以被盤活

恒力重工攜119艘訂單借殼*ST松發上市,廈門象嶼、國信集團復制“收購—技改—鎖單”模式,集體喚醒STX大連等沉寂十年的民營“僵尸船廠”...
2025-08-19 20:55:49
超級周期 民營船廠的新默契

多家民營船廠如揚子江船業(控股)有限公司(揚子江船業)、恒力重工集團有限公司(恒力重工)、江蘇新時代造船有限公司(新時代造船)等船廠獲批新建船塢,啟動擴大產能的序幕。...
2025-08-18 21:04:04
氨燃料船舶時代來臨?優勢、挑戰與應用

在航運業尋求環保燃料的進程中,氨已脫穎而出,成為一種極具前景的替代方案。下文將深入探討氨作為船舶燃料的多個維度,并就其審慎應用提供專業洞見。...
2025-08-16 19:59:07
內河航運“綠智”變革劍指何方

黨的十八大以來航道、港口、船舶、貨運量全面開花。不久前,交通運輸部等六部委聯合印發《關于推動內河航運高質量發展的意見》,為內河航運進一步發展提供根本遵循...
2025-08-12 21:00:00
58艘!全球新船訂單腰斬!中國船企逆勢穩居榜首

今年7月,全球新船訂單出現“腰斬”,但中國船企依然牢牢占據行業榜首位置。雖然受美國政策與市場波動等因素影響,今年中國船企接單量同比下滑,但其在全球造船業的市場份額和領先優勢依舊顯著。...
2025-08-12 12:31:39
全球前30強船廠船東訂單半年度排名出爐

根據克拉克森數據統計,2025上半年全球新船訂單797艘,合計19,848,053CGT,其中,全球前三十大造船集團新簽訂單433艘,合計17,168,680CGT,艘數和CGT分別占2025上半年新船訂單總量的54 33%和86 50%。...
2025-08-10 19:5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