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郵船MTI助力全球無人船聯盟One Sea
MTI高級總經理安藤英幸(Hideyuki Ando)博士
日本郵船(NYK)集團下屬研發機構Monohakobi技術研究所(MTI)日前為其參與的全球航運和數字技術領導聯盟One Sea提供了詳細的見解。
作為專注于自主船舶的泛行業全球聯盟,One Sea目標是在2025年前研發一種自主海事生態系統,這是一家不斷吸引全球數字、通信和船舶技術領域的領先企業,其最新的一家成員就是MTI。One Sea主席Eero Lehtovaara表示,MTI正在“為我們生態系統的發展增添更多動力,并且帶來多年來備受贊譽的國際海事研發的助益”。
MTI成立于2004年,并于2019年加入One Sea聯盟,在專注于船舶效率、自動化、脫碳和數據管理的國際合作項目中有著成功的良好紀錄。MTI高級總經理安藤英幸(Hideyuki Ando)博士稱,MTI最喜歡的做法是“人工控制的自主”,“我們的項目通常由船長領導,他們一般將自主視為一種支援。但我們的人工控制自主,是基于支援人工操作的高度自動化系統,相信將是安全方面的最佳選擇。”
人工控制的自動化
安藤英幸博士說:“我們認識到與人為因素相關的積極和消極影響,人類會疲勞,會因其他任務分散注意力,有時缺乏全面的態勢感知意識。但人類很靈活,可以深思熟慮,權衡各種選擇。人類和機器有不同的特點,我們的船長們正在考慮兩者的結合。我們相信,通過引入這種人機協作,我們可以減少諸如碰撞這樣的事故,與傳統的船舶運營相比,這在經濟上將具有吸引力。”
2019年在丹麥哥本哈根舉行的BIMCO自主船舶研討會上,安藤英幸博士和日本郵船常務經營委員小山智之(Tomoyuki Koyama)披露了船舶無人自動化方案的財務分析結果。他們表示,每年“人工控制的自主”運營成本將比目前運營的傳統非自動化船低20%左右。另一方面,“無人自主”運營將使每年的運營成本翻倍,而涉及“遠程操作”的船舶成本將高出四倍以上。
安藤英幸博士表示:“現在的技術還不夠成熟,不足以實現完全自主。例如,我們分析的大約70%的船舶碰撞是由于人類缺乏態勢感知造成的。然而,我們認為,如果計算機無法識別雷達、視頻或激光雷達傳感器的所有潛在危險,也照樣可能發生碰撞。如果天氣條件非常惡劣,例如海浪很高,傳感器和圖像處理可能不完美,因此我們可能無法完全依賴精確的態勢感知。”
數據收集標準
日本郵船和MTI已經研發了自己內部的數據收集標準,現在所有日本郵船的船舶都使用了一套船舶信息管理系統(SIMS),該系統將數據提供到云端,并由岸基操作人員和技術分析師提供支援。安藤英幸博士承認,許多其他航運公司也一直在采取類似行動,但他認為,應該采取協作的方式。
“我們是一家航運公司,這是我們的核心業務。如何安全有效地收集數據,并不是一個競爭的地方。日本郵船集團的目標是定義一個稱為行動計劃和執行系統(APExS)的人工控制自主系統框架,并且通過開放對話來澄清其需求。這絕對是一個需要合作的領域,現在作為One Sea組織的一家成員,進入下一個階段是合乎邏輯的。”
“我們必須對每個部件、接口設備、可接受的協議以及應傳輸的數據等要求有一個共同的理解。我們已經在迄今為止參加的One Sea會議上討論過這個問題,但我們期待著在即將舉行的研討會上更詳細地討論這些問題。”
安藤英幸博士引用了另一個完全由日本政府資助的項目,在這個項目中,與自主船舶運營相關的風險和危害被識別出來。參與這個為期三年項目的是一艘隸屬于日本郵船下屬公司Wing Maritime Service Corporation的拖船,不久前這艘拖船在東京灣進行了的遠程運營。
安藤英幸博士解釋說,技術不是這次海試的重點,目標是確定在自主船舶系統中需要滿足的要求,同時考慮到IMO即將就自主船舶相關條例進行的討論。項目進行了綜合評價,包括危險源辨識、故障模式及影響分析(FMEA)、工廠驗收試驗和港口驗收試驗。所有這些結果都與日本政府分享,以便日本政府能夠在IMO今后的討論中發揮積極作用。
全球合作
MTI在與國際公司合作研究項目方面有著一貫的佳績。它與荷蘭海事研究所(MARIN)合作開展了多個船舶性能項目和安全運營項目,并且在船舶數據交換方面是早期采用者,使用DNV GL船級社的Veracity開放平臺,曼恩柴油機與透平公司(現更名為MAN Energy Solution)也是參與者。
MTI目前與挪威通信公司Dualog有一個長期研究項目,將在日本郵船的50艘船上開發數字化系統和服務。該項目獲得了“創新挪威”資金的支持,未來將在日本郵船全船隊范圍內推廣。該項目名為Cepa Shield,旨在確保船岸通信的數據傳輸效率和網絡保護,無論是在內部還是與第三方管理者和原始設備制造商。這個項目預計將持續到2021年年底。
在日本郵船超級生態船2050(Super Eco Ship 2050)項目中,MTI與芬蘭Elomatic公司合作,研發了一種零排放汽車運輸船的概念設計,這種汽車運輸船的能源需求比目前的設計減少了大約70%,二氧化碳排放也已經完全消除。在此之前雙方還于2009年就一種未來的集裝箱船設計進行了前期工作。
安藤英幸博士強調了合作收集和共享數據的重要性。在這方面,One Sea的全球議程及其對自動化船舶標準化的關注可能會受益于MTI在發展數據收集標準和協議方面的豐富經驗,這些標準和協議現在已經體現在ISO標準19847和19848中。

為你推薦
伊以角力牽動中東局勢,長榮海運客戶迅速簽署美線年度合同

航運界網消息,長榮海運在上周舉行的“法說會”上表示,鑒于以色列-伊朗角力牽動中東局勢,意味著紅海危機將持續到第二季度,由于這可能導致運價持續上漲,其客戶已迅速簽署跨太平洋航線年度合同。...
2024-04-22 19:25:47
120艘新造船!比利時船東的“綠色帝國”

2024年2月1日,比利時油船船東Euronav公布2023年第四季度和當年的未經審計財報。2023年四季度,Euronav實現營業收入2 7億美元,同比減少26 4%;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EBITDA)4 8億美元,同比增長50 3%;稅前利潤4 1億美元,同比增長74 6%...
2024-04-21 20:44:41
太平洋航運:一季度船隊TCE保持穩定

航運界網消息,香港上市的太平洋航運集團有限公司 (“太平洋航運”,02343HK)于4月18日公布2024年第一季度運營數據。...
2024-04-21 20:40:48
挪威船王買入International Seaways股票獲利

航運界網消息,挪威船王John Fredriksen通過購買油輪船東International Seaways的股票,又大賺了一筆,眼光和財技十分了得。...
2024-04-21 20:38:51
希臘船舶管理公司Heidmar收購香港LBSM

近日,希臘聯營池運營商和船舶管理公司Heidmar宣布,隨著Landbridge Ship Management(以下簡稱 “LBSM”)的加入,公司已拓展服務至技術管理領域。
...
2024-04-19 19:31:28
太平船務預計2024年仍將保持盈利

航運界網消息,總部位于新加坡的太平船務(PIL)首席執行官Lars Kastrup最近在接受采訪時表示,2023年公司在每個季度都實現了盈利,并預計2024年仍將保持盈利。...
2024-04-18 20:19:26
太平船務加入數字集裝箱航運協會提升航運數字化標準

2024年4月18日,為推動集裝箱航運業的標準化和數字創新,太平船務正式加入非營利組織數字集裝箱航運協會 (DCSA)。...
2024-04-18 17:44:30
太平船務與中國船級社簽署合作備忘錄

4月15日,太平船務與中國船級社武漢規范研究所(CCSWR)簽署合作備忘錄(MOU),共同推進航運脫碳進程。太平船務執行主席張松聲、首席執行官高瑞澤以及中國船級社總裁孫峰出席并見證簽約儀式。太平船務船隊總經理吳鐘漢、中國船級社武漢規范研究所所長甘少煒進行簽約。...
2024-04-18 17:43:15
超8億元!赫伯羅特首批5艘大型集裝箱船改為甲醇動力

聯手全球最大獨立集裝箱船船東Seaspan,德國集運巨頭赫伯羅特計劃將首批5艘大型集裝箱船改為甲醇動力。
...
2024-04-18 06:3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