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歐佩克減產,油運市場波瀾不大
2016-12-14 17:10:09
來源:航運交易公報
編輯:
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11月30日,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在奧地利首都維也納總部召開部長級會議,決定將原油產量減少120萬桶/日,并將原油產量限額定為3250萬桶/日,減產決定將自2017年1月1日開始執行,限期6個月。
國際油價應聲上漲,倫敦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收于50.47美元/桶,盤中漲幅達到10%;紐約原油期貨價格暴漲超過9%,達到49.44美元/桶。
國際油運市場神經受到挑動,雖說減產協議推動國際油價短期沖高,但受供需端多重因素影響,全球石油市場供大于求的基本面將難以改變,油運市場的基本面調整也言之尚早,不溫不火將是常態。
減產面臨阻礙
歐佩克決定減產是為使原油市場供需更為平衡,緩解2014年以來油價持續低迷的局面。這是歐佩克2008年以來首次決定減產,力度著實讓市場“意外”。
新華社報道,據歐佩克提供的信息,沙特阿拉伯減產最多,減產原油48.6萬桶/日;此前堅持不減產的伊拉克也同意減產原油21萬桶/日;應伊朗此前要求,伊朗原油產量限額被放寬至379.7萬桶/日,并未作出實質性減產。
根據達成的諒解,歐佩克與非歐佩克產油國原油產量減幅為180萬桶/日,但其中30萬桶的減產份額并未落實。其中,非歐佩克產油國決定減產原油60萬桶/日,俄羅斯承諾減產原油30萬桶/日。但歐佩克國家之一印度尼西亞未通過減產決定。
12月10日于維也納召開的歐佩克與非歐佩克會議,已有14個非歐佩克國家受邀參加,這些產油國總計生產石油占全球產量的約1/5。
減產協議著實讓市場一片“激動”。除低油價外,國際石油市場不景氣的另一表現就是供需失衡、石油供應過剩。這一現象背后是國際經濟發展失速,主要石油需求國油儲飽和及石油作為戰略物資牽涉的政治體博弈。
從石油產量來看,備受關注的歐佩克作為行業壟斷組織,目前平均產量約3380萬桶/日,從全球9630萬桶/日的石油供應量來看,相當于控制著全球1/3的石油產量,因此控制剩余2/3產量的非歐佩克國家的態度對國際石油市場走勢影響也相當大。
根據最新消息,俄羅斯能源部部長亞歷山大·諾瓦克日前表示,俄羅斯準備從明年1月起將其原油產量逐步削減30萬桶/日,減產基準為其今年11月的石油產量。俄羅斯能源部CDU-TEK統計數據顯示,俄羅斯原油與凝析油11月份產量達1121萬桶/日的高位。另外不可忽略的是,當下俄羅斯的減產承諾尚不具有任何約束力,一旦政治、經濟上有需要,隨時可以提高產量。
從其他產油國家來看,一旦油價如減產預期出現較快上漲,美國、加拿大等潛在供給者勢必增加供給,特別是頁巖油技術的突破,加之特朗普新政府對此的積極態度,美國頁巖油的供給能力將進一步增加。
而致力于推動減產協議達成的歐佩克最終的減產效果也備受挑戰。國際能源署數據顯示,2017年全球石油供應量約9750萬桶/日,歐佩克決定日減產120萬桶對于全球石油日供應總量來說比例并不高。此外,還有報道稱,從統計數字來看,歐佩克的實際產量調整量一般僅有協議產量調整量的60%,因此本次歐佩克120萬桶/日的減產量,落到實處可能只減產70萬桶/日左右。
石油需求漸飽和
另一端的石油需求方面,即便有太多的變量因素,但多項指標已明確顯示目前全球石油需求接近峰值。
全球來看,34個經合組織國家加上中國、俄羅斯及巴西,雖然這些國家的人口總和占全球人口的40%,但石油消耗量卻占全球總量的70%。因此,隨著全球核心人口增長的停滯,及新技術、新能源的開放利用,全球原油需求將難現增長。
國際能源署也在其最新公布的石油市場月報中表示,隨著全球各地供應逐漸恢復、需求增長滯后,如若歐佩克不減產,2017年石油市場將再次面臨供應過剩的風險。根據該報告,今年10月全球石油供應增長為80萬桶/日,總量達到9780萬桶/日;預計2017年非歐佩克國家供應增長將達到50萬桶/日。同時,2017年的需求增長預計放緩至平均120萬桶/日(2016年為增長180萬桶/日)。同時,全球經濟增長放緩,過去的石油消費大國如印度和中國的需求不高,意味著需求大幅增長的可能性不大。
具體來看,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石油進口國,已公布的中國前10月的原油進口數據顯示,與9月份的高進口量相比,10月份中國原油進口降至1月份以來的最低水平,環比大跌12.92%至2879萬噸,相當于680萬桶/日水平。
石油儲備方面,9月份,中國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2016年年初,中國建成8個國家石油儲備基地,利用儲備基地及部分社會企業庫容,儲備原油3197萬噸。而在2015年同期,國家石油總儲備庫容為2860萬立方米。
中國自2015年以來就一直利用油價走低的機會加快儲備戰略石油,這個量可能已接近庫存容量極限。據摩根大通預計,2016年年中,中國戰略儲備石油共計約4億桶,而其目標儲備量為5.11億桶,這意味著其戰略儲備石油庫已于8月份填滿,再加上地方小型煉廠產能利用率的潛在回落,中國需求已現弱勢。
當前,中國的石油儲備相當于30多天的石油消費量,但關于石油儲備的安全標準,國際能源署認為儲備量應達到90天的消費量,中國尚未達到此標準,主要原因是石油儲備基礎設施建設還相對滯后。
原油油輪市場影響負面
整體來看,當前市場的供需狀況決定了油運市場將在相當長時間內表現不溫不火。歐佩克決定減產,承擔中東到亞洲市場油運的VLCC將受到影響。但對供需格局影響有限的情況,掀起的油運市場波瀾也有限。
歐佩克決定減產,當周全球原油運輸市場大中型油輪運價小幅回落,小型油輪運價橫盤波動。克拉克森數據顯示,12月2日,VLCC、蘇伊士型和阿芙拉型油輪平均日收益分別為45239美元、33125美元和35138美元,環比分別減少1199美元、7644美元和28美元。中國進口VLCC運價基本平穩,12月1日,上海航運交易所發布的中國進口原油綜合指數為1034.69點,環比基本持平。
石油需求與產地不平衡催生國際石油運輸貿易,從目前國際油運市場格局來看,市場化成分更加明顯,運力主要集中在供需地兩端,東亞和中東為當前最大的石油消費和輸出地區。歐佩克決定減產,中東地區對石油出口的影響力度將縮減。
對此,挪威最大融資銀行DNB分析稱,歐佩克減產決定將對原油運輸市場產生負面影響,使原油運輸市場面臨中東石油出口減少、浮式石油儲油輪減少、新船交付增多三重打擊。不過,中東石油供應量減少意味著油輪需求明顯減少,現貨石油價格增加,未來石油價格差距將會縮小,這將支撐VLCC運費上升,或將導致現貨市場運費上升。
DNB補充稱,貨物供應減少意味著現貨市場需求減少,可能會釋放浮式石油儲存量,而目前浮式石油儲存量大約有1.6億桶,占原油油輪船隊的8%。自2014年下半年以來,油運市場減速航行獲得優化,使船舶回升數量增加,將釋放更多船舶運力。

為你推薦
Gibson:原油船市場基本面強勁

隨著噸海里需求的增加,原油輪市場未來可期。船舶經紀公司Gibson在其最新周報中表示,本月早些時候,國際能源機構發布的月度石油報告首次對2025年石油市場的走勢進行了前瞻分析。...
2024-04-22 16:57:52
油輪市場增添新動能

未來幾年,油輪市場或將迎來一個全新的格局。船舶經紀公司Gibson在其最新周報中指出,過去幾年,圭亞那石油產量大幅上升,有望從2019年的零產量升至明年的80萬桶 日。...
2024-04-08 18:27:40
OPEC:2月份油船市場表現良好

航運界網消息,OPEC在其最新月度報告中表示,2月份油輪市場表現良好。2月份,所有監測VLCC航線現貨運價環比上漲11%,中東至東亞航線漲幅居前。與2023年同期相比,VLCC的平均現貨運價則上漲了19%。...
2024-03-19 18:39:55
Gibson:油輪市場可能會再次轉變

航運界網消息,船舶經紀Gibson在其最新周報中稱,“隨著OPEC+延長現有的減產至6月,油輪市場可能會發生另一次轉變”。...
2024-03-12 18:40:16
俄羅斯禁止汽油出口,成品油輪市場影響幾何?

汽油貿易的變化或將打破成品油輪市場的供需平衡關系。船舶經紀公司Intermodal在其最新周報中表示,由于一些主要生產國采取措施管理供應和價格,全球汽油市場正在發生變化。...
2024-03-12 16:49:21
BIMCO:石油需求增長放緩,但油輪市場仍在上行

BIMCO預測,2024年和2025年原油輪市場供給將進一步收緊。盡管石油需求增長放緩,但船隊運力保持低速增長以及航行距離的增加為基本面改善奠定了基礎。...
2024-03-01 18: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