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航運金融保險:共話高端航運業發展新局
2025-07-22 20:36:26
來源:航運交易公報
編輯:
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2025 年7月11日下午,由中國航海學會航運金融專業委員會(中國船東互保協會為依托單位)承辦的船舶金融保險論壇(金融分論壇)順利舉行。作為中國航海日分論壇之一,本次論壇以“提質賦能 助力高端航運服務業發展新局”為主題,匯聚政府機構、金融機構、保險機構等領域代表,深入探討航運金融保險高質量發展路徑,為中國高端航運業發展注入新動能。
在本屆航海日分論壇航運金融保險論壇上,政府機構、金融機構、保險機構等領域專家分析航運金融保險新格局,為助力高端航運業發展建言。
中國市場:{重在提升服務能力}
在金融分論壇上,交通運輸部水運科學研究院副院長馮玥聚焦航運保險的宏觀發展形勢、面臨的挑戰以及應對策略,為航運保險行業的高質量發展提供具前瞻性的思路和方向。
航運業作為連接全球經濟的橋梁,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而航運保險則是保障航運業穩定前行的基石。在全球經濟的宏大敘事中,航運業與航運保險緊密相連,共同書寫著全球貿易與經濟發展的篇章。
從全球宏觀經濟和貿易趨勢來看,未來可預見的幾年內,整體經濟呈現溫和增長的態勢。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預測,2025—2030年,全球經濟增速與貨物貿易出口增速的均值將分別達到3.1%和2.6%。新興市場無疑是全球經濟增長的強大引擎,同期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長的平均增速預計在4.0%左右,遠高于發達經濟體的1.6%。東盟、非洲、中南美等地區,憑借制造業轉移、消費市場擴張和基礎設施投資等機遇,經濟保持較快增長,為全球貿易注入新的活力。這些區域的經濟發展,必然帶動航運需求的增長,為航運保險帶來新的業務拓展空間。
全球船隊規模的持續增長為航運保險市場提供堅實的物質基礎。克拉克森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7月初,油輪、干散貨、集裝箱三大海運市場運力規模相較2015年分別增長37%、35%和66%。截至2024年年底,全球船隊資產總價值達2萬億美元,較2020年的1.2萬億美元有了顯著提升。新造船市場的活躍程度也令人矚目,2024 年全球船廠共簽訂超過2900艘新造船訂單,其中集裝箱船訂單尤為突出,達到460艘、461萬TEU。從手持訂單情況看,2024年油輪、干散貨、集裝箱三大海運市場船隊手持訂單分別為5189萬 DWT、10016萬DWT和689萬TEU,占現有運力的比例分別為7.6%、10%和 24.6%,這預示著未來運力供給將進一步增加。航運保險作為保障船隊運營的重要手段,在船隊規模不斷擴張的背景下,面臨著巨大的市場需求和業務拓展空間。
綠色低碳轉型的浪潮正在席卷全球航運業。國際海事組織(IMO)碳排放新規以及歐盟海運燃料(Fuel EU Maritime)法規的生效,推動船東加速淘汰老舊船舶,促使雙燃料動力船、節能技術應用船的占比逐步提升。截至2025年6月初,以總噸計算,替代燃料船舶訂單占全部船舶訂單的比例已經超過50%,其中 LNG能源船舶占全部船舶訂單的比例為36.8%。這一趨勢為航運保險帶來新的業務增長點,航運保險機構需要積極順應綠色低碳轉型的要求,開發適應綠色船舶發展的保險產品,助力航運業實現可持續發展。
在看到發展機遇的同時,航運業和航運保險也面臨著嚴峻的風險挑戰。地緣政治風險如戰爭、地區沖突、貿易制裁等,導致航線受阻、港口關閉、資產被扣押或損壞、供應鏈中斷,給航運業帶來了巨大的不確定性。隨著新能源的發展,鋰電池等新能源相關貨品在運輸過程中面臨較高風險,其自燃等問題可能引發嚴重的事故。同時,航運業數字化程度的加深,使得船舶的操作系統、導航系統、通信系統以及港口和物流公司的管理系統都可能面臨網絡安全風險,網絡攻擊等事件可能導致航運業務中斷、數據泄露等問題,這是航運保險需要關注的新領域。
與全球航運保險發展形勢相似,馮玥認為中國航運保險也處于機遇與挑戰并存的關鍵時期,需提供更精細化的服務。
中國龐大的貿易體量和船隊規模為航運保險提供堅實的市場需求基礎。中國貨物進出口總額持續位居世界前列,2024年中國進出口總值達到43.85萬億元,同比增長5%,穩居貨物貿易第一大國的地位,其中超過90%的貨物通過海運完成。貨物出口結構更加優化,2024年機電產品的出口增長8.7%,占出口總值的比重達到59.4%,以“新三樣”為代表的高技術產品增勢良好。進出口總值的持續增長以及出口結構的優化共同帶動海運貨值提升,進而推動貨運險保費規模加速增長。同時,中國擁有和控制的船隊規模位居世界前列,其中集裝箱船隊和干散貨船運規模均為世界第一,油輪船隊規模世界第二,為船舶險提供廣闊的市場空間。“一帶一路”倡議為中國航運保險帶來新的機遇。隨著倡議的推進,中國與沿線國家的貿易往來增加,帶動了航運保險需求的增長。同時,“一帶一路”沿線如東南亞、非洲等地航運保險基礎相對薄弱,伴隨著經濟和對外貿易的高速增長,本地市場航運保險需求增長潛力巨大。
綠色、智慧轉型也為航運保險帶來新的機遇。一方面,航運業加速向綠色化、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為航運保險產品創新提供了契機。航運保險機構可以針對新能源船舶、低碳運輸等新需求,開發定制化的保險產品,如針對LNG動力船舶及海上風電安裝船的保險產品,滿足市場多樣化的需求。另一方面,數字化、智能化技術也將深刻改變航運保險的運營模式,助力航運保險公司優化業務流程、提升管理效能以及增強風險管控能力。例如,通過物聯網技術實現對船舶的實時監控,及時發現和預警風險;通過大數據分析技術,對船舶的風險狀況進行精準評估,制定個性化的保險方案。
為了更好地把握機遇,提升中國航運保險的服務能力,馮玥提出幾點具體建議。
首先,要提升專業承保能力。中國海運保險機構要不斷提升處理大案和疑難案件的能力和水平,加強案例、經驗的積累和共享。同時,要加強對被保險船舶的綜合風險管控,提升對船舶風險辨識、評估及處置能力,從源頭上降低風險發生的概率。例如,通過建立船舶風險評估體系,對船舶的安全性能、船員操作水平等進行綜合評估,為保險定價和風險控制提供依據。
其次,要提高全球服務水平。要支持有條件的保險公司“走出去”,在關鍵區域設立分支機構或加強與當地服務機構的合作,積極參與國際航運保險組織的活動,提升國際影響力。加強中國海運保險機構與現有海外通訊代理網絡機構的合作,充分利用會員、航運企業的海外資源開展協同合作,建立完善全球通訊代理網絡,為中國的航運企業在全球范圍內提供優質、高效的保險服務。例如,中遠海運集團在全球的業務布局為中國航運保險企業提供了豐富的海外資源,通過與這些企業的合作,中國航運保險企業可以更好地拓展海外市場。
最后,要鼓勵產品與服務創新。針對新業務和新風險,加大研發投入,開發針對綠色船舶、鋰電池運輸等新興領域的定制化、組合型保險產品,滿足不同客戶的需求。加快數字化建設,在承保、理賠、風險控制等方面實現系統化、數字化,提升服務效率和客戶體驗,以創新驅動航運保險高質量發展。例如,針對新能源汽車運輸過程中的風險特點,開發專門的保險產品,為新能源汽車的國際運輸提供保障;通過建立數字化理賠平臺,實現理賠流程的自動化和智能化,提高理賠效率和客戶滿意度。
航運興則貿易興,保險穩則產業穩。當前,航運保險行業正處于一個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和蓬勃發展的國內機遇之中。這既對航運保險行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為其提供廣闊的發展空間。馮玥的演講深刻剖析航運保險行業的現狀、挑戰與機遇,為行業的未來發展指明方向。
船舶租賃:{合作共贏方為主流}
國銀金融租賃股份有限公司船舶事業部執行董事熊劍鋒聚焦船舶租賃對航運業的賦能作用。
航運業作為資金密集型行業,具有投資周期長、風險大的特點,航運企業僅靠自有資金難以迅速發展,融資成為決定航運發展的關鍵因素之一。
熊劍鋒指出,船舶租賃相比傳統銀行貸款具有顯著優勢。
一是船舶租賃具有更高的融資比例。銀行很少提供超過70%的融資,而租賃公司提供的融資租賃比例可達80%~90%,甚至100%,顯著降低企業的初始資本投入,有效緩解資本密集型行業的資金壓力;
二是船舶租賃提供多元化模式以適配不同需求,包括售后回租、直接租賃等多種模式,能夠滿足不同船東的融資需求;
三是租賃期限靈活,可長(15年及以上)可短,與船舶長達20~30年的運營周期相匹配;
四是船舶租賃擁有靈活的還款機制,如固定租金、浮動租金、保底分成等多種模式,能適配不同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需求,有效降低現金流波動對企業的沖擊。
近年,中國租賃公司的船舶租賃業務發展迅速。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后,歐洲銀行逐步退出船舶融資市場,中國租賃公司開始規模進入該領域。2008—2010年為起步階段,初期承租人以國內客戶為主,船型多為較易入門且流動性好的散貨船。2011—2017年進入國際船舶租賃業務開拓及多元化發展階段,中國租賃公司加大國際業務拓展力度,大規模進入集裝箱船、油輪、氣體船乃至海工融資租賃市場,多元化布局有利于分散風險,但也帶來一些不良項目。2018年至今,船舶租賃業務進入加速至穩定的專業化發展階段。租賃業競爭加劇,部分專業化能力更高的公司將業務重心轉向經營租賃。新冠疫情初期對航運業造成巨大沖擊,少數租賃公司逆勢布局,但租賃總體業務量下降。隨著航運市場復蘇,船舶租賃業務逐步活躍,租賃公司投放屢創新高,資產價格攀至國際金融危機后新高,風險顯現,部分專業化程度較高的公司開始轉向審慎,更多二三線租賃公司大舉進入船舶租賃行業。
從全球航運融資機構船舶資產規模來看,克拉克森數據顯示,2024年年底全球前10家航運融資機構船舶資產達1567億美元,前25家達2838億美元,其中有4家為租賃公司,且都是中國金租公司,船舶資產合計約569億美元,占前25家合計的20%。中國所有租賃公司2024年船舶資產約1000億美元。
在中國租賃公司船隊方面,熊劍鋒透露截至2024年年底,前10家租賃公司存量船舶及手持訂單總計1.34億總噸,在中國船舶租賃業務占比約77.5%,在全球船隊及手持訂單占比約6.8%。全部租賃公司存量船舶及手持訂單總計1.73億總噸,全球占比約8.8%。除國銀金租和中遠海運集團旗下的中遠海運發展外,絕大多數租賃公司以融資租賃業務為主(見圖1、圖2)。
在航運公司與租賃公司的關系上,熊劍鋒認為以合作為主,競爭為輔。
合作方面,租賃公司船舶多數通過長期光租/期租方式出租給包括航運公司在內的承租人,不會在貨運市場上與航運公司直接競爭。租賃公司為航運公司提供更靈活的運力,拓寬航運公司(尤其是中小型航運公司)的運力來源,助力航運公司跨越式發展。相比自有船舶,租入經營租賃船舶可降低承租人的負債率;浮動租金可降低承租人現金流壓力。租賃公司的介入提升了航運業專業化分工程度,投資人、運營商、管理人各司其職,效率得到提高。
競爭方面,租賃公司憑借資金優勢能迅速擴大船隊規模,相比傳統航運公司,更易進行逆周期投資,具有成本優勢。此外,越來越多的貿易商和貨主直接從租賃公司租入船舶,對航運公司形成一定的競爭關系。盡管存在競爭,但船舶租賃業務的發展和金融船東的崛起趨勢已不可逆轉。租賃公司應多向航運公司學習,持續提升自身專業能力;而航運公司也需接受并適應這種轉變,雙方通過合作共同推進航運業的持續發展。
熊劍鋒深入剖析租賃公司對航運生態的影響,明確航運租賃業務的現狀、發展階段、全球地位以及租賃公司與航運公司的關系,有助于推動航運業在金融服務的支持下實現更高質量的發展。
航運保險:{提高站位主動作為}
上海航運保險協會會長、中國太平洋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兼上海分公司總經理徐峰通過分析航運保險的發展現狀、面臨的挑戰與潛在機遇,嘗試為航運保險行業的未來發展指明方向。
根據徐峰在金融分論壇上提供的數據,中國已經躍升為世界最大運力控制國,這無疑對中國航運保險公司提出更高的要求,也意味著中國在航運領域的話語權和影響力不斷提升。航運保險作為航運業的重要保障,主要涵蓋貨運險和船舶險兩大險種。據國際海上保險聯盟(IUMI)統計,2023年全球貨運險保費221億美元,中國占比14.4%;全球船舶險保費92億美元,中國占比11.1%。
回顧中國航運保險過往28年的保費數據,產險全險種年保費(簡稱產險年保費)從1997年的382億元增長到2024年的16907億元,增長44倍,年化增長率達12.2%;同期,航運保險年保費從45億元增長到366億元,增長8倍,年化增長率達7.8%。航運保險年保費占產險年保費的比重,從1997年的11.78% 下降至2024年的2.16%。這些數據反映航運保險在中國保險市場中的地位有所下降,但也預示著未來存在巨大的發展空間(見表1)。
關于航運保險面臨的挑戰,徐峰認同馮玥的看法,并補充表示,國內航運保險市場趨于飽和、再保市場剪刀差,以及國際船東保賠協會(IG)的市場壟斷地位難以打破,這些因素也制約著航運保險行業的發展。
徐峰也認為,航運保險在機遇中蘊含潛在機遇。
國家戰略上,深藍海軍建設對于特殊建造險的需求不斷增長,為航運保險開辟新的業務領域。政府在國家安全戰略層面的高度關注,使得航運保險在國家戰略安全領域的作用日益凸顯。
數智化和綠色化的發展趨勢上,如航貿數字鏈、新能源、海上風電等,為航運保險帶來新的業務增長點,促使保險公司不斷創新產品和服務,以滿足市場需求。
面對挑戰和機遇,徐峰透露航運保險行業已有明確的發展目標。首先,持續提升航運保險承保能力,建立細分領域的承保優勢和核心競爭力。重點加大對涉及國家戰略的資源類(糧油類、鐵礦石、原油等);高端設備類(半導體、電氣設備等);新興產業類(新能源汽車、儲能設備、風電等)和高新船舶類(郵輪、LNG 船舶、集裝箱船舶、PCTC滾裝船、特種裝備船、軍品船等)的承保能力,實現自主可控。其次,優化全球服務網絡布局,第一時間為客戶提供全方位、一攬子風險事故解決方案。提升境外海事擔保、檢驗人、律師等服務能力,增強貨運險的追償能力,強化風險減量相關的防災防損能力,服務“一帶一路”倡議。再次,為涉及國家戰略安全領域的企業提供更全面的風險保障和更優質的保險服務,聚焦國家戰略安全領域,為法律制度接軌國際規則和兼顧中國實務需求提供專業意見,加強與銀行、海關、貨主、船東、海事部門的信息數據合作。最后,積極參與國際規則、行業標準制定,引領航運保險行業發展,提升中國航運保險在國際舞臺上的話語權和影響力。
徐峰的演講為航運保險行業的從業者提供了寶貴的思路和借鑒,有助于推動航運保險行業在服務國家戰略和全球航運市場中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此次船舶金融保險論壇的深入研討,不僅匯聚了政府機構、保險機構、金融機構等多方智慧,更清晰勾勒出航運金融保險在高端航運業發展中的關鍵作用。航運業是全球經濟的“血管”,而航運金融保險則是保障這一“血管”健康暢通的關鍵支撐。未來,隨著各方協同發力,不斷深化創新、強化合作、提升效能,航運金融保險必將為中國航運業邁向高端化、全球化提供更堅實的風險保障,為“一帶一路”倡議的深入推進、為構建更加安全穩定高效暢通的全球航運生態貢獻更大力量,在世界航運舞臺上書寫中國智慧與中國擔當。

為你推薦
全球15000艘商船被盯上,保險市場上演“緊急撤退”

也門胡塞武裝近期重啟對紅海航運的襲擊行動,導致兩艘散貨船遭遇致命打擊,引發全球航運保險市場強烈震動。據多家業內機構透露,凡是旗下船舶曾掛靠以色列港口的公司...
2025-07-10 21:12:29
錨定瓊斯法案市場,美國資本加碼航運投資

美國船舶融資公司Maritime Partners近日宣布,已與美國本土能源運輸運營商Centerline Logistics達成最終收購協議。這筆交易預計將在2025年第三季度完成,當前正等待監管機構的批準。...
2025-06-29 20:14:39
刷新國內紀錄!天津東疆第1000艘租賃船舶簽約

6月11日,天津東疆綜合保稅區第1000艘租賃船舶簽約落地。該項目的落地,標志著東疆躋身融資租賃千船俱樂部的區域,成為與新加坡、中國香港等國際航運中心比肩的區域。...
2025-06-12 20:07:00
科技租賃賦能深藍征程,交銀金租助力高端海洋裝備國產化

近日,交銀金租為山東某海洋石油鋼管領域高新技術企業提供資金支持,助力該企業突破材料、工藝及深水環境適配性難題,推動我國深海油氣勘探開發裝備實現技術突破。 ...
2025-06-03 20:03:20
浦銀金租創新金融模式賦能汽車出口

在“穩外貿、促開放”的國家戰略引領下,浦銀金租以金融創新為引擎,以綠色智能為底色,全力服務中國汽車產業全球化布局。隨著三艘7000車位LNG雙燃料汽車運輸船“黃河口”“贛江口”“漢江口”相繼交付運營...
2025-05-30 20:41:24
歐洲最大保險公司:沉船事故創新低但風險更難控

歐洲最大的保險公司安聯商業保險(Allianz Commercial)近日發布了《2025年航運安全回顧》報告,數據顯示全球船舶沉沒事故已降至歷史最低水平,但地緣政治風險、影子船隊擴張以及中美貿易沖突等因素正在為全球航運業帶來前所未有的復雜挑戰。...
2025-05-28 19:56:26
替代燃料泄漏: 航運業的下一個責任挑戰

西英保賠協會(West of England P&I Club)亞太區負責人兼公司董事 Tony Paulson。Tony Paulson 先生長期活躍于航運領域,在亞太地區積累了豐富的行業經驗,對航運業責任制度、保賠業務以及行業發展趨勢有著深刻的見解。...
2025-05-20 20:21:52
應對市場挑戰展現韌性,西英保賠協會2024-25財年實現強勁增長

2025年5月15日,西英保賠協會(West of England P&I Club)欣然宣布,在持續推行可持續性增長、審慎承保以及資本韌性長期戰略的背景下,協會于上一保險年度再次取得強勁財務業績。...
2025-05-15 12:14:51
“新30條”!廣州南沙船舶融資實現重要政策突破

近日,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監管總局、中國證監會、國家外匯局、廣東省人民政府聯合印發《關于金融支持廣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粵港澳全面合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2025-05-13 20:3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