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港航船上市企業三季報綜述
2015-11-10 17:28:57
來源:航運交易公報
編輯:
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從各家上市企業發布的三季報來看,已過去3/4時間的2015年市場行情可定下“依舊低迷”的論調。
時間總是不偏不倚,不會因為市場好壞而放慢半步。兩年前曾被寄予反彈期望的2015年已接近尾聲,盡管還未到盤點的時候,然而在已經過去的前三季度里,各種數據不斷訴說著“不是最低,只有更低”的慘淡行情。展望后市,各家企業一方面采取降本增效各種“自救”方式;另一方面信奉規模出效益,頻繁開展整合重組等“他救”大法。
航運低迷依舊
前三季度,世界經濟保持增長態勢,但復蘇基礎依然薄弱,各細分運輸市場表現確有不同。
集運方面,進入低速增長時代。據德魯里預測,前三季度,全球集裝箱海運量約為1.12億TEU,同比增長5.6%,但三大主干航線運量增速均有所放緩。其中,太平洋航線運量同比增長1.4%;亞歐航線運量同比增長0.8%;大西洋航線運量同比增長2.7%.與此同時,前三季度,隨著大量新船訂單到期交付,全球集裝箱船(船型 船廠 買賣)隊規模不斷增長,超大型集裝箱船占船隊總量比重繼續上升。據克拉克森統計,截至8月底,世界全集裝箱船為5192艘、1929.1萬TEU,較年初增長5.9%,同比增長7.8%,其中8000TEU及以上型船732艘、777.9萬TEU,較年初增長15.0%,同比增長20.2%.
干散貨運輸方面,前三季度整體而言同比大幅降低。上海航運交易所發布的中國進口干散貨綜合指數前三季度平均為558.18點,同比下跌39.4%.三大船型與去年同期相比,運價仍處于極低水平。中國沿海散貨運輸方面,前三季度運輸需求持續低迷,運力過剩格局加劇,市場行情低位震蕩,運價明顯低于去年同期水平。上海航運交易所發布的前三季度中國沿海(散貨)綜合運價指數平均為857.03點,同比下跌15.5%.長期徘徊于谷底的行情使多數航運企業處于較為嚴重的虧損狀態。
油輪運輸則在三大運輸市場中一枝獨秀,運價漲和油價跌帶來油輪收益的大幅提升。據克拉克森統計,前三季度的即期運輸市場VLCC平均日收益為5.31萬美元,同比暴漲144%;蘇伊士型油輪平均日收益為4.48萬美元,同比上漲91%;阿芙拉型油輪平均日收益為3.74萬美元,同比上漲68%.
航運企業方面,中國遠洋(股票)(601919.SH;01919.HK)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441.1億元,同比降低7.00%;實現歸屬于上市企業股東凈利潤(凈利潤)1.9億元,同比大增128.77%.中海集運(股票)(601866.SH;02866.HK)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238.59億元,同比下滑10.82%;業績虧損10.34億元,與去年同期盈利6.64億元的業績相比,同比由盈轉虧。中海發展(股票)(600026.SH;01138.HK)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92.79億元,同比減少2.01%;凈利潤6.91億元,同比暴增709.75%.招商輪船(股票)(601872.SH)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45.51億元,同比增長158.37%;凈利潤16.27億元,同比增長419.58%.中遠航運(股票)(600428.SH)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 53.54億元,同比減少2.18%;凈利潤3.66億元,同比增長90.84%(見表1)。
在香港上市的東方海外(00316.HK)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40.38億元,同比下降8.4%;載貨量達到418.82萬TEU,同比微跌0.9%;運力規模同比增長6%,整體運載率同比下跌5%;單箱平均收入同比減少7.6%.海豐國際(股票)(01308.HK)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9.74億美元,同步減少4.2%;貨運總量達164.09萬TEU,同比增長5.3%;平均運費為420.9美元/TEU,同比減少11%.
前三季度,臺灣地區三大航運企業營業收入均以下跌結束。長榮海運(2603.TW)實現營業收入1032.23億新臺幣,同比下跌3.61%,其中9月份降幅達到16.2%;陽明海運(2609.TW)實現營業收入976.48億新臺幣,同比下跌2.2%,其中9月份達到15.72%;萬海航運(2615.TW)實現營業收入489.24億新臺幣,同比微跌0.19%,其中9月份達到14.25%.
- 港航船上市企業三季報綜述全球航運股被中國“拖下水”風口上的巨輪:航運央企整合分析美國航運股全面下跌摩根大通:LNG航運股 “過分樂觀”